“好吧,算你逃過一劫了。不說笑話了,外人,我不知,大江一準能中秀才,你就等著當秀才老子吧。”
周四順哈哈笑著,不想再謙虛了,又不是外人,“我也覺得能中,要考不好,一準早鬨著要和他叔一起回來了。
甭瞅大江怕三丫,他三姐說啥聽啥,他那小性子上來,比小的還難伺候,把三丫折騰煩了一準讓他先滾回家再收拾。”
顧二柱深覺此言很有道理,不說三丫,六郎那性子就不會慣誰耍小性子,愛待不待,不待滾蛋。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他家六郎其實不是多熱心腸的孩子,打小起堂兄弟吵嘴打架不牽扯到他兩兄弟都懶得張嘴。
教他小孩子要嘴甜,見著爺爺奶奶要多撒嬌,要多幫爺爺奶奶拿東西,小屁股一轉,該乾嘛乾嘛。
等大點,更不得了,見誰,誰都是沒有腦子,不惹著他,瞅都不多瞅一眼,立馬轉身就走。
之前就老犯愁該給這孩子找啥樣的媳婦才穩妥,不然這性子遲早吃大虧,除了自家人,誰慣他。
也就實在太稀罕三丫,被三丫掰過來重新拿起書本,要當讀書人了,要名聲了,才裝也裝出熱心腸。
能被他家六郎放在心裡的人很少,也就大江小河聽話腦子好用,他們有出息不會讓三丫老惦記,不然早不耐煩了。
出作坊到清河村村尾,天熱,這一條回家的路上就有不少人出來乘涼,顧二柱也來不及多想了,更不要說嘮嗑。
和周四順一起,親家倆人和大夥打著招呼,回著話說笑著寒暄著,一直到家門口,可算人少了。
把在大門外等著的顧二郎給樂的,嗓子都要冒煙了吧。
邁進大門,顧二柱和周四順拿過餘財端上來的兩碗茶水,不約而同的一口氣咕嚕咕嚕的喝完。
顧二郎知道他爹兩個人這會兒急急忙忙趕回來乾嘛,也沒有賣關子,將顧文軒信裡的內容給大致講了一遍。
講完,剛好邁過月亮門踏進內院。
院子裡的石桌石墩坐著劉氏、李氏,挺著大肚子的馬珊,邊上站著拿把團扇朝大侄子搖呀搖的顧寶丫。
見顧二柱和周四順進來,顧寶丫連忙將團扇放在石桌上,牽著長鎖的小手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