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將合同拿回去後就開始逐字逐句的看,看了一遍之後又去看第二遍,根本舍不得放開手。
被催著出來吃飯,那手裡的合同也沒有撒手。
對麵,沈母看的搖頭。
“看你都快要背出來了,怎麼還看?”
村長看著那紙就像是看寶貝似得。
“媽,你不知道這裡麵寫的很多東西都很完善,也符合我們村的實際,有了這個我們沈家村就可以徹底擺脫窮村惡村的名號!”
村長是回村扶貧的大學生,很多時候看問題的深度和遠度是其他村民所沒有辦法達到的。
他知道大家其實本性不壞,不過是太窮鬨得,可他知道是一方麵,做又是另一方麵。
他也試圖開展過彆的經濟活動,可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意外或者是村民的阻攔而沒有實行。
而現在沈寧這份合同,讓他看見了又可以再一次開展集體經濟的希望。
而且,更加因地製宜,風險也小。
沈母被他的話勾起了興致。
“真這麼好?也給我看看吧。”
沈母以前就是村裡的老會計,將那合同放在手裡仔細研究一番。
她因為更懂錢,所以也更能看出這裡麵墊資成本都很少,最重要的是能帶動村裡所有人的積極性。
收益不是堆了天似得大,卻勝在穩妥長期。
什麼化肥機械農藥茶葉樹都是從村裡拿出來,村民隻負責耕種收獲,平時維護修剪栽種也是他們自己負責,等到收成,村集體會統一收購再去市場售賣,風險很小。
就像是之前提出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那樣,自己管好一塊地,上麵的收成收益都歸你所有。
這可是看的長遠,想的長遠,做的長遠的天大好事!
沈寧起草這份合同,其實也是借鑒了林家村大閘蟹的經驗。
她通過上輩子的記憶,知道村裡搞過這樣子的集體經濟,也仔細研究過,還付費問了律師,將其中的風險都一一規避。
可惜,後來要不是李良才和楊鳳那家子逼的太狠,她也不會草草跳樓結束了性命。
如今有了機會能將這份合同重新拿出來,她也很是期待,看看這片土地上能煥發出如何的活力。
沈母將合同也來回看了幾遍,將沈家村的實際情況在旁邊標注了山形地圖和注釋,還對著其中幾條附上了自己的意見。
然後把合同還給了村長。
“這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下麵就交給你了,我等會兒先去村裡幾個老人那裡轉一轉,你不要鎖門。”
村長點頭,喜出望外。
“媽,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村裡辦事講人情講世故,這玩意不是三言兩語講的清楚,或者開會叫大家過來有用。
沈母深諳村裡辦事的套路,帶著茶杯上門轉發消息了。
白天中午沈寧回來正好趕上沈在燒好午飯,兩人簡單吃了一頓。
沈寧將沈在的一些東西洗洗刷刷,睡了一個午覺,等晚飯吃完一天已經過去。
已經是夜裡。
整個沈家村開始安靜下來,又因為是冬日聽不見半點蟲鳴鳥叫,隻能隱隱約約從彆的窗戶那邊聽見一點人聲。
沈在像是習慣了這種孤單的日子,不知道從哪裡掏出一個火盆,點燃了炭,埋了兩個番薯。
一邊烤火,一邊等著番薯被焙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