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1 / 2)

朱元璋開國之初的經濟民生之凋敝是如此,那麼之後呢?在朱元璋的治理之下,又呈現出怎樣的局麵?

元末明初,高麗使臣鄭夢周在出使明朝時一路而來曾遇到過很多平民百姓,留下不少詩詞。

洪武十九年三月,鄭夢周渡海來到山東登州,南行奔赴南京,在途徑山東時看到一位山東老人。

那是一位上了年紀、飽經風霜的老人。

春日的陽光之下,老人坐在籬笆邊,曬著太陽。

通過老人染上白霜的鬢發,我們可以知道,老人幾經戰亂,見慣了無數的悲歡離合。

隻不過啊,當今天下太平,再也不用擔心流離失所。所以老人才能夠有心思伺弄自己家裡的花圃,甚至是和鄰居小酌幾杯。

酒酣耳熱之際,對過往的事情進行回憶。

沒有綺麗奢華、風流雅逸,沒有富麗堂皇、清吟晚唱。

這是屬於百姓的盛世。

至於說老朱之殘忍,出身農民卻殘民虐民?收天下之利以供養朱家人,隻是為了維係自身之統治?

明萬曆年間,有公安派士人江盈科,寫有作品《蜂丈人》。講述朱元璋微服私訪,見一老翁,為養蜂人。通過和老翁之間的交談,得出統治者治國的道理是要體恤百姓,而不能夠竭澤而漁。

我們像農民愛護莊稼、牧民愛護牛馬一樣愛護老百姓。

雖然話不好聽,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你能指望一個封建的統治者不去剝削百姓?

難道一個養蜂人能因為愛蜜蜂、親蜜蜂,而不去收割蜜蜂?

但至少在朱元璋之所在的位置上,他已經是一個足夠出色並且懂得可持續發展的養蜂人。

【英武偉烈之主也。】

圓鏡中的畫麵與盤點至此接近尾聲,而大明洪武皇帝所在的時空當中,朱元璋情緒卻並不高昂。

“老馬走了,標兒......”

“咱這一輩子圖啥呢?可不就圖吃飽穿暖,不再受那些貪官汙吏欺負。”

“可這怎麼就隻剩下咱一人了呢?”

天命啊......

有未曾出口的歎息回蕩在唇齒間,但朱元璋自始至終卻沒有放下那圓鏡,而是等待著後續結果的揭露。

老朱不信命,不信仙人,不信神佛。

如果信,又何以以布衣之身而有天下,開創下這大明?

隻不過這仙人既然出現,那麼一切都應該是有可能的,不是嗎?

抱有這樣想法顯然不僅僅是老朱一人。隻不過那圓鏡之中卻沒有給出答複,而是繼續開始接下來的盤點。

事實上至此,結果已經沒有太多的懸念。但在諸天萬界的時空當中,同樣有心裡沒點數的總以為接下來輪到的當應該是自己的名。

胡無人,漢道昌。

伴隨著慷慨激昂的音樂響起,圓鏡之中畫麵與字跡顯現。

【排名第三:劉徹】

是少年將軍斬將奪旗,封狼居胥。

是帝王虎目微瞪,道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是匈奴淒聲哀唱,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 ......

漢朝未央宮中,漢高祖所在的時空之內,劉邦一口酒水噴出,既然放聲大笑,連道三個好字。

而在那呂後已然臨朝稱製的時間線當中,呂雉同樣撫掌稱善,目露喜色。

漢文帝、景帝更是點頭,目光欣慰。

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

什麼是九世之仇?

漢朝與匈奴之間,就是九世之仇。

從漢高祖白登之圍,為了脫困不得不采取和親政策,向匈奴每年送上大批絲綢、糧食、酒水。到劉邦去世,冒頓單於給呂後寫情書向呂後求婚,以此羞辱漢朝。再到漢文帝時代,匈奴以言語貶低漢文帝。

這一樁樁一件件,直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攻入定襄、雲中,殺死漢朝百姓數千人。

此時距離劉邦白登七日遊已經有多少年?

一百年。

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於書絕悖逆。

昔齊襄公複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左臉被人打了一巴掌,然後把右臉貼過去給人打的從來就不是華夏人,更不是漢人!

以德報怨,可乎?

不可。

以直報怨。

從前是我搞不過你,所以隻能忍著拿小本本記著。但是現在......

天涼了,昔日的賬該算了。匈奴,該破了。

見此一幕,如何不叫漢武帝劉徹往前的時間線上,劉邦、呂雉等為之激動?

又有什麼,會比看到曾經欺負你的人倒大黴更加快意的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