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馬光才不是看在同一個祖宗的份上,所以才幫晉武帝司馬炎說話呢!
但毫無疑問,不管是司馬懿、司馬孚,還是司馬炎,多多少少都是有那麼一點演技在身上的。
【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禍】
天音落下,接下來之畫麵與場景顯示,卻是劉毅上書,指出九品中正製的問題之所在,並表示,應當對此進行改革。
對還是那個劉毅,表示司馬炎連桓靈都不如的那個。
劉毅認為,曹魏之所以行九品中正製,隻是權宜之計。事實上並沒有選拔出優秀的人才,而有八損,反而有八種弊端。
後來又有司空衛瑾等表示讚同,提出應當對九品中正製做出改革。
司馬炎:哎呀卿家所言深得朕心,當真是說到朕心坎裡了。
但都沒有實行。
你說的很對,朕知道你說的很對,但朕就是不改,不想實行。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要想那麼多啦。
世界這麼美好,為什麼要搞那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你們知道搞改革是要死多少人造成多大的動蕩的嗎?
全然沒有半分的銳意進取,一派暮氣沉沉。
畢竟我們都知道,在王朝初期,一個優秀的開國之君,又或者一個優秀的帝王,所需要做的自然不可能是妥協,是守成。
這就好像初升的旭日與朝陽,隻有光輝燦爛,方能夠照耀四方,驅除黑暗。
肇基為業,訂立百世不易的規則。
革故鼎新,破除前朝的種種積弊。
以身作則,給後世的子孫樹立典範。
但很可惜,這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之所具備的品質在司馬炎身上並沒有任何的體現。
這位從爺爺、大伯、daddy手中接過權柄的帝王更像是一個被精心養成的優秀貴族,遊走在滿朝公卿大臣之中,左右逢源滑不溜手,堪稱和稀泥端水大師。
這其實同晉的建立有關。
於是在接下來的畫麵與場景之中,除了此前司馬懿指洛水放屁,司馬昭當街殺天子以外,大家又有幸見到了司馬炎開國之時的騷操作,八公同置。
自東漢以來的三公很多人都不陌生,太尉、司徒、司空。
當然,四大天王有五這是常識。
所以在很多時候還要加上大將軍和太傅。
這基本是東漢以來除皇帝以外的朝堂中樞最高掌權者。
然後這樣的職位司馬炎開國之時就一次性給出去了八個。
就問這手筆大不大,你看著方不方?
當然,不僅僅如此。早在一年之前,司馬炎尚未死去的至親daddy司馬昭就恢複了從秦統一之後就被取消的周朝五等爵製度。
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製。
五月,庚申,晉王奏複五等爵,封騎督以上六百餘人。
一次性封出去的爵位,就有六百多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好像一個管家,趁著主家勢弱,就指著主家的財產對著眾人道,隻要你們幫我把主家趕走,那麼我就給大家一起分好處。有肉一起吃,有錢一起花。
很可惜,司馬昭雖然攢好了局,自己卻沒那個命,先掛了。
然後司馬淡上位,開始延續老爹的路線,叫上大家一起排排坐,分果果。
因此司馬炎算魏登基的這一天是高興的一天,快樂的一天,開心的一天,普天同慶的一天。
一次性使八個高級職位同時存在成為現實,叫大家夥都跟著升官發財瓜分遺產。就問,還有什麼比這更叫人happy的嗎?
畢竟我們都知道,司馬家創業以來的某些黑曆史就是傾儘洛河水都洗不掉。想要坐穩江山,除了降熱搜收買人心以外,自然隻能夠拿出足夠的利益。
br />大規模升官什麼的,毛毛雨啦。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個王朝雖然看似初創,卻猶如日暮西山,充滿著沉沉的暮氣。
從曹老板平定北方到司馬炎開國,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之中,前朝所浮現出來的問題並沒有在新朝得到解決,隻是因著司馬炎的權術與妥協,被掩藏在盛世的表相之下。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曾經被曹老板打擊過的豪強,早已經再宸被納入到政權,甚至是愈發膨脹。
匈奴雖然式微,但異族崛起,內遷。
然而司馬炎站在洛陽城頭上極目四望,卻隻覺得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孫?
三分天下,儘歸朕司馬家之手。
於是下罷兵詔,罷黜武備。
命令全國州郡解除武裝,僅保留維持治安的兵力。
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打打殺殺的像什麼樣子,快,都去給我種地搞生產!
隻不過你確定不是在開玩笑不是在胡來?
要知道當時天下共有一百七十三郡,大郡留武吏一百人,小郡五十人……這是什麼概念?
就算是按照所有的郡都留一百人來算,全國武吏加起來不足兩萬人。而一個郡的範圍,大概要比一個地級市大上那麼一點。
所以你敢想象,這麼大的範圍內,竟然隻是一百名武吏維持治安抓捕盜賊嗎?
你當你這是上古五帝三王治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呢?
當然,這樣做的積極意義肯定是有的,能夠很好的叫老百姓休養生息。但————
要是哪天都裡出現一個李逵式的大盜,或者是一把刀從城東砍到城西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很人,那麼郡守大人還是好好擔憂一下自己的項上人頭吧。
於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上書,道是如果州縣罷兵,那麼晉朝政府便會失去自己的軍事力量。
雖然異族入侵作亂之時,我們可以倚仗藩王們來守護領土,但萬一要是碰上藩王作亂……
司馬炎:……
對對對,卿家說的真好,真有道理。
但朕實在不是很想聽更不是很想按照卿家說的做呢!
於是依然
我行我素,堅持罷兵。
所以你猜,從兩漢以來的一漢當五胡到魏蜀吳三國吊打外族再到後來的漢人被稱為兩腳羊,同漢人手上的兵器被收繳有沒有那麼一點關係?
從司馬炎的傻兒子登基之後,便開始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州郡心有餘而力不足,社會動蕩不安,那個鍋,又是否要算在司馬炎的頭上?
更不必說,這之後的神州陸沉....
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人家隻是想要發展生產啦。
至於裁撤地方軍,大肆分封司馬家諸王啥的。
司馬家之所以能夠算奪曹魏的天下,靠的除了是某些人的命長、不要臉以外,可不就是宗族上下同心協力,勁往一處使,接力完成?
不信你翻翻司馬炎時期司馬家的家譜,年紀大點的姓司馬的基本都有在曹魏任職的經曆。
要知道,這可都是司馬家篡魏的中堅力量。
反觀老曹家,就因為對於宗室力量的過於打壓,以致於司馬家想要算魏時老曹家連個像樣的能夠組織起反抗力量的人都沒有,更彆說什麼討逆勤王。
因此,司馬家得出結論:
亂世之中,隻有血緣才是能夠真正值得信賴。
自然,算權之前有苦一起吃,等到成功收言!勝利果實之後,司馬炎又怎能忘了回饋宗族?
因而在那畫麵與場景之中,司馬炎即位之後除了大肆升官犒賞群臣以外,還大量封王。
同樣大手筆,一次性就封出去二十多個。
在這之後,又陸陸續續的封出去一些。
前前後後加起來,接近六十。
西晉王國之盛,可謂前無古人。
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還是居住在洛陽,天子腳下。
畢竟首善之都,繁華有目共睹。
然後司馬淡覺得這樣不行,無法守護、拱衛他們司馬家的天下。
這要是重蹈老曹家的覆轍,遇到曹爽這麼個傻傻放棄抵抗的傻白甜,那可咋整?
畢竟做為司馬家的子孫,沒有誰比司馬家更懂不要臉和算權。
如果說,在司馬懿以前,政治鬥爭尚且還留有餘地。那麼等到司馬懿指著洛水放屁以後,那就是你死我活,斬草除
根。
政治信譽?不存在的。於是以封建諸侯之意,遣諸王之國。
把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諸王、親戚們,都派到了地方上,並且給予了其中的部分人很大的權力。
然後等到司馬炎死後,就發生了八王之亂。
自以為憑借血緣關係,就能夠維持自家統治,長監不衰。卻不想兄弟反目叔侄相殺,率先亂起來的就是他們司馬家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