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殺(1 / 2)

負責他們這支小隊的步兵校尉在前麵喊話, 讓眾人重新站位。

列隊後, 重步兵帶盾牌上前, 輕步兵攜武器排中, 弓箭手位於眾人背後。大約是五百人的規模。

這邊的弓箭手, 用的都是□□,不需要挽弓。用法跟他們平時的槍械差不多。張弦裝箭, 瞄準, 扣動弩機, 縱弦發射。

“禁止隊內鬥毆,我想自己心裡都有數的啊。”步兵校尉若有若無的朝連勝這邊瞄了一眼,說道:“這是一場公開賽, 會有教授評分。雖然大家都是小兵,但還是期待能愉快的刷分。”

步兵校尉點了點隊伍, 揮臂道:“出發!”

連勝扛著她的木棍, 夾在眾人中間。重新打開地圖查看。

地圖左上的位置,開到一半的時候停止了。出現了表示敵對的紅點。應該是偵察兵遇到敵軍已經犧牲。而右前方有一個綠色的標示, 也就是他們現在要去地方。

走出紮營點,前麵有好幾條錯綜複雜的小路和山道。步兵校尉目不斜視的走在前麵,帶他們進了不好走的小道。

這顯然不是到達目標點最近的路段,他們故意繞了小半個圈。

連勝乖順的聽取指令。現在她完全不知道敵軍的狀況, 甚至不知道此次行軍的目的。是試探情況?前去支援?攔截糧草?還是準備事先埋伏?

這感覺不是非常喜歡。

因為地圖夠大,又是剛剛開場。出發後走了一刻多鐘, 也沒有看見敵軍的身影。

爬山是一件體力活。從實戰演習到現在,已經有近二十多天的時間。突擊訓練的效果是顯著的, 體力和四肢靈活度得到了質的提升。

加上其他人還穿著沉重的盔甲,集體行軍速度會偏向緩慢,連勝能輕鬆跟上隊伍的腳步。

連勝踩下去的時候,是能感受到那個實感的。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支撐著她,她覺得這設備實在是太神奇了。

一路埋頭走路,盯著自己的腳,沒發現隊伍已經停了下來。連勝一頭撞上了前麵的兄弟。

“準備!”步兵校尉在前麵喊道,“弓箭手注意選位埋伏,步兵全體上前!”

在即將拐出小道的時候,發現敵軍。

對方還沒有出現在視線內,但是已經顯示在地圖裡。應該是偵察兵得到的信息反饋。

從紅點數量來看,應該是支規模差不多的步兵隊伍。對麵應該也會發現他們,兩股隊伍即將迎來交鋒。

弓箭手直接往山體兩側衝去,先行搶占高點。重步兵列好盾牌,眾人重新向前。

標注的紅點離他們越來越近,忽然加快了速度。一陣整齊沉悶的腳步聲急促而來。

連勝視線被前麵的人遮擋,隻聽見對麵陣陣呼喊,飛箭從頭頂射過。然後敲金擊玉般的撞擊,應該被對方盾牌襠下。

兩方互相舉著盾牌,正麵對撞。步兵校尉大聲喊道:“擋住!前麵的人擋住!把他們推回去!槍兵配合攻擊,抓住他們的空隙,拿下他們的人頭!”

然後對麵沒想借著盾牌進行圍攻,盾牌間排列的密不透風,根本無從下手。整齊劃一的喊口號使勁,靠著蠻力,硬生生擠進了他們的隊伍。

隊伍被衝破,因為太過擁擠,開始緩慢後撤。對麵抓緊時機繼續向前。

近千人衝撞在狹窄的山道裡,霎時間開始了流血的原始戰爭。

弓箭手哪怕占據了高地,也不好施展,因為在這樣混亂的局麵下,根本分不清敵我。隻能選擇暫時觀望。

眾人都抽出武器,連勝拿著一根木棍,在隊伍中小心穿行。畢竟這玩意兒說了容易斷,但不知道究竟有多脆弱。又擔心沒有盔甲,會被這些刀刀槍槍誤傷,一路小心後退,先去一個開闊的地方。

“不許後退——!”步兵校尉在前麵喊道,“上前殺敵!這裡不接受逃兵!殺殺殺!把節奏都搶回來!”

連勝:“……”

這個倒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樣狹窄的地方,如果士兵掉頭撤退,被對方抓住攻勢,很可能會一泄千裡。

這種地方不適合開戰,迎合埋伏突擊。可惜的是對方都知道各自的存在,基本不存在這樣的機會。

連勝偏頭,似乎聽見了遠處廝殺的聲音。這是主道上的隊伍嗎?

旁邊一位友軍趁機撞了她一把,讓她回神:“連標兵,你在乾嘛?動起來啊!不要懵啊!我們還指望靠你浪起來的啊!”

連勝:“……”

林冽看著連勝縮著腦袋左顧右盼,在隊伍中謹慎移動,卻始終沒有出手戰鬥,不禁搖頭歎了口氣。

做指揮?她知道小兵和指揮之間,有多遠的差距嗎?她這個樣子,甚至連一個小兵也做不好。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呢?

係主任看她表情不善,笑道:“她最早要選指揮係的時候,我也是很驚訝的。但是我想她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我同意了她的轉係申請。”

林冽換了個姿勢,皺眉道:“她的武器研發做的更好。我更希望她認清自己,而不是做一個泯然眾人的士兵。”

“不,她當然不是簡單的小兵。”係主任指著屏幕說,“她現在沒有積分,也沒有裝備,所以在觀察周圍。如果她直接往前衝了,那才不對。”

林冽不是戰鬥兵種。雖然升任上校,但她是做科研的。這兩者的軍銜不能比較。

林冽吸了口氣說:“她現在沒有,隻靠觀察,也不會有。”

係主任說:“她不會就這樣結束的。我看見她的時候,她的眼神非常堅定。我想她有自己的考慮。她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孩子。”

連勝從小學開始住宿。隻在周六日回家一趟,而林冽也很可能在上班。她們一年都說不上幾句話。

但是連勝很好學,本身性格有些內向,不大願意跟彆人交流。

她更適合做科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