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邊軍士氣,孫博雅這次過來,帶了許多空白文書,以便對關寧軍中的幸存者,及時進行封賞,安撫其心。
至於對鬆江伯周進和山海關副總兵吳月先的封賞,則早已由德正帝擬定,頒下聖旨,內閣用印,托孫博雅帶了過來,在兩人麵前公開宣讀。
周進的鬆江伯爵位沒有得到提升,兵部堂官兼登萊巡撫職位也沒有變動,但他的品級由秩正三品提高到秩正二品,品級上的這一點升遷,意義並不是很大。
但他的權柄卻擴大了不少。因為聖旨上說,旅大軍和東江軍,從今往後受其節製,所需錢糧物資,由朝廷撥付給登萊巡撫衙門,再有登萊巡撫衙門撥付給旅大軍和東江軍,實際上處於鬆江伯周進的一手操控之下。
吳月先這次也進步了不少,他由山海關副總兵升任山海關總兵,並加掛兵部堂官虛銜。
甚至連登萊副將穆濟倫也緊跟著水漲船高,朝廷表揚他在蓋州攻堅戰和山海關防禦戰這兩次戰鬥中,協助登萊巡撫周進有功,由登萊副總兵升任登萊總兵一職。
喜得穆濟倫眉開眼笑,露出了兩顆大門牙,說話都有點漏風。
想當初,他跟隨多爾袞、多鐸兄弟倆,隻混得了一個參領職務,還要經常受到黃太吉一係官員的公開敲打,日子過得非常不爽。如今他轉投大周,沒過幾年便升任總兵一職,也算是一號人物了。
不過一想到自家族人,被女真高層下令族滅,穆濟倫不禁又有些咬牙切齒起來,想要徹底報仇雪恨,還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去了。
周進無意理會穆濟倫由喜到悲的情緒變化,他通過這次封賞,由此推斷出,朝廷對於女真諸部的作戰方針,將由“戰場相持”階段轉移到“以守為主”階段。
具體來講,就是放棄大片遼西領土,保證長城沿線一帶防務不出紕漏。吳月先以兵部堂官身份兼任山海關總兵,便是要由他主持長城防線的信號了,畢竟孫博雅年紀大了,不可能長期呆在山海關吃沙子。
而鬆江伯周進,則負責統籌對清國的海上作戰,從側麵進行牽製。
果然,宣讀完聖旨之後,兵部尚書孫博雅便將這兩層意思,向周進和吳月先二人進行了解釋。
周、吳二人自然是遙望北平、口誦天恩不止。
孫博雅隨後說道,“我這次過來,除了打退清軍主力,確保長城沿線無虞之外,還負有接應塔山、高台堡、前屯幾處將卒,收攏關寧潰兵之重任。臨行前,今上特意囑咐我說,關寧士卒久經沙場,能多一個人回來都是好的。現在我想問一下你們二位的想法,心中可有良策?”
吳月先苦笑道,“山海關守軍在這次防禦戰中,損失及其慘重,怕是沒有能力出城野戰,接應關寧士卒南下了。”
孫博雅其實在心底裡,也並沒有將希望寄托在吳月先身上,聽到吳月先拒絕後,便將目光投向在了鬆江伯周進的臉上,希望能從鬆江伯口中聽到一個令他滿意的回答。
周進本來不想操這份心,被圍困在塔山、高台堡、前屯等幾處地方的將卒,即便被解救出來,那也將照例劃歸給山海關總兵吳月先統領,以便加強長城沿海的防禦力量,不可能讓這些關寧軍士卒,合並到登萊軍,由他鬆江伯周進掌管。
但問題是,周進現在除了節製登萊軍以外,還監管旅大軍和東江軍,若是能通過這次行動,將一部分關寧將卒,補充到旅大軍或者東江軍營中,對於周進來說,還是不無裨益的。
而且他也需要一些時間,為旅大軍和東江軍的平安後撤,創造有利條件。
周進便率領登萊水師,移駐覺華島,此處原本曾被女真諸部攻占,各項防禦設施也遭到嚴重損毀。
但周進駐守覺華島,並做出進攻寧遠衛城的姿態,還是吸引了清軍一部分主力,和登萊軍隔海對峙。
趁著這個空檔,周進派人緊急通知東江軍,速度從鎮江堡撤回皮島,並親自調度船隻安排,運送旅大軍精銳從蓋州城中撤出。
將近半個月時間,西訥布庫、卓魯等人在蓋州一帶燒殺搶掠,經由營中書辦賈環統計,共俘虜女真部眾一千餘人,遼東漢民兩千餘人,牛羊牲畜無數。
周進從中挑選了一批精壯及其家屬,合計三百戶,其他都丟給了旅大總兵黃金龍,增強金州、旅順兩地防守。
黃太吉在返回盛京的半路上,也嘗試著進攻了高台堡和前屯,但因為守軍作戰意誌堅定,沒有撈到什麼便宜,他也不想在寧遠衛城一帶,和鬆江伯周進做無謂的對峙。
登萊軍的海上優勢太大了。你認為登萊軍隻有三千人,但他們轉眼就能從其他地方,運送更多援軍過來,讓三千人瞬間變成一萬人。
這讓清軍在寧遠衛城的兵力部署,很難有一個合理的安排。
兵力布置少了,有可能會被周進上岸偷襲;兵力太多,又麵臨著很大的錢糧物資供應困難。
好在這一次,清軍大獲全勝,沒必要和鬆江伯爭這口氣。
在黃太吉看來,涉及到軍國大事,利益之爭可以,意氣之爭就沒有必要了。
寧遠衛城距離海邊太近,稍不留神,就能讓對方摸到寧遠城下,可謂防不勝防啊。
黃太吉乾脆下令讓出寧遠衛城,讓這一部分女真主力,前往塔山,督促數萬關寧降卒蟻附攻城。
經過三日三夜不停歇的進攻,在死傷了數千士卒之後,大周塔山守軍看到己方孤立無援,被迫打開城門投降。
而高台堡、前屯這兩處地方,黃太吉隻能下令放棄了。寧遠是遼西沿線重要關口,清軍在寧遠衛城進退失據,也就沒法安心對高台堡、前屯展開圍城作戰了。
他也怕被周進這廝抄了後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