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嶽廣場是著名的燈會廟會活動場所,早些年這邊還在擴建,規模並不是很大,隨著政府財政撥款,財粗氣大,旁邊普通居民樓和違建建築都被征收進行拆遷了,居住在本地的老百姓們得到拆遷補償款自然樂得心花怒放,時運不好沒有在征收範圍的老百姓們氣的捶胸頓足,卻又無可奈何,總不能你要求政府強製征收吧。
至於那些想要天價補償款的釘子戶們則被孤立起來,施工場地繞過你,就是把錢丟到水裡去也不征收你的地皮,讓那些釘子戶們好一陣傻眼。
天色還未完全暗下來,沿街一線已經有熱鬨的景象,尤其是到了天嶽廣場附近,更是人群湧動,人山人海。
中秋佳節,一向有燃放花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秦嶺以北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至於江南一帶則有製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古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紮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係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所以說從古至今中秋燃放燈的風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方寧一行人從老街漫步過來,老早就看到許多商販在挨個賣花燈,一群群小孩在大人的帶領下挑選花燈,然後點燃讓裡麵的空氣受熱鼓起來飛到天上去,色彩斑斕。
“你們去挑幾個花燈玩一玩吧。”方寧微微一笑。
“我可不玩這些小孩子的玩意。”程瑩搖搖頭說道,可是心裡卻有些意動,畢竟對於這些花燈,女孩子還是很少有免疫力的,想了想,又說,“既然你說了,我就去放一個花燈祈求平安。”
程曦則是真的沒興趣,她環抱手臂,一身淡雅大衣修身無比,冷眼旁觀,似乎旁人都是與她無關的風景。
對於她的性子,方寧無比了解,索性直接過去代勞。
商販那邊一堆紙箱子裡有許多花燈,有兔子花燈,楊桃花燈,有正方形花燈,有蝴蝶花燈,各具形態,隻要能飛上天就行了,至於飛到一半因為質量問題而落下來,那就不關他們的事情了。
方寧挑了一個金光閃閃的五爪龍花燈,拿在手上,朝程曦揮揮手。她莞爾輕笑,“你應該拿那隻老虎花燈的,這樣才符合你的英雄氣概,拿隻小龍就有些太小氣了吧?”
方寧嘿嘿一笑,把花燈支好,再把蠟燭固定上去,拍了拍竹骨架沒有散架風險,又把蠟燭點燃,五爪龍花燈立刻迎風鼓起來,四肢伸展開,頭角崢嶸,長須蜿蜒,他這才說道:“今年是龍年,所以拿龍更吉利點,你彆發呆了,這是替你放的花燈,不快點想一想,說什麼好。”
程曦沉吟了一下,紅唇微張,“那就用這句吧: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