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怎奈江湖夢已遠(1 / 2)

重生心動 涼小柒 3784 字 11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生心動最新章節!

九月二十五號,中秋佳節倏至。

中秋又稱月夕、仲秋節、八月節,最早的中秋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達到巔峰,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歌頌中秋佳節的名篇有很多,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過:“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裡光。”

當然最出名的莫過於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宋詞流傳至今,依舊經久不息。

到唐代,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桂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及至明清兩朝,更是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京都歲華記》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麵繪月宮蟾兔,男女燒香肅拜,旦而焚之。”

《西湖遊覽誌餘》記載:“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平海小城的秋意也漸漸濃鬱起來,秋蟬也在林間使勁叫著,月亮也飽滿了起來。

中國大部分城市裡麵節日氣氛顯然是沒有農村裡濃鬱,但過節的時候人情往來還是少不了,走家串戶送月餅送桂花蜜,總得來說還是洋溢在節日裡。

中秋的緣故,全校放假,連浮老師都回城市裡過節和一家人團聚了。

大病初愈的方寧也被爺爺從莊上的衛生院接回來,過節了,一直待在醫院不是很好。

整片山林浸染在楓葉紅透的秋意之中,池塘錦鯉隨著水麵波紋起伏遊曳,木質的涼亭又要換新的鋪蓋,稻草籬笆將整個老宅圍繞起來,門扉映襯著幾株瘦鶴的梅樹,繁雜的草間也灑落了幾個藍色瓷瓶、竹簍等小物件,秋季的花草在涼亭和鵝卵石小道裡錯落有致盛開。

方寧穿著一身白衣立身其中,蒼白的臉頰沾了點紅潤,眸子也明亮了起來。

這模樣倒有翩翩少年的姿態。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大病初愈後的方寧身體大不如之前健康,在加上屁股的傷口剛愈合沒多久,所以平時也頂多隻能夠散步,想要跑步鍛煉身體是不成的,於是堅持了幾個月的晨練跑步也被迫耽擱了。

方寧堅持小跑了沒幾圈,身體就有些疲勞,氣喘籲籲的厲害,而且屁股也隱隱作痛,隻得找了涼亭休息一會兒。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停下來就會不願意前行。之所以能堅持下去,大概是因為有為之拚搏的目標或是某個人吧。

方寧又想到了和他同行的浮一白,想到她那輕快的步伐,明亮的眸,微微揚起的柔唇,心裡就忍不住莫名的悸動起來。

喜歡一個人,始於荷爾蒙,止於多巴胺。這話看來也是沒錯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