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 15 章(2 / 2)

她的話音一落,其他幾位專家的表情都是一頓。

眾所周知對於藏品的真偽鑒定向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彆是經曆了上百年之久的古董,更是千人千麵一個一個看法,除非仿品的仿製工藝過於粗陋,否則即便是頗有資曆的專家也很難一口咬定藏品的真偽。

之前幾位專家就這件琺琅方瓶的真偽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直到最後也都沒有一個定論,未曾想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姑娘卻一口篤定地回複是贗品。

這讓這些一貫謹慎的專家都有些驚訝。

傅傳琬卻並沒有在意其他專家的神色,而是接著道:“這件琺琅方瓶做工的確精細,施釉較厚,釉麵肥潤,而且糯米胎的油性也很大,隻是象耳的顏色不對。”

隨著她的話,其他專家也順勢將目光投向那琺琅方瓶的象耳上來:官窯的象耳多用礦物金,而且施金較厚,一些仿品多用銅粉而非真金。

隻是這件藏品的象耳的確是用的真金,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裡?

其他專家都凝目盯著藏品,直到其中一個專家眼睛一亮:這件琺琅方瓶的象耳的確是用的真金,隻是顏色不對。

不同於官窯的萬字錦地或是描金鬆石綠地金是光澤鮮亮的顏色,象耳雖采用了真金,但礙於古時候年代提純技術手段不成熟,金的純度不夠,再加上經過多年傳世的空氣氧化痕跡,所以顏色以及觸感會有細微的不同。

不得不說這一件贗品的確仿工精致,若不是這一點細微的差彆一般人的確很難辨彆出來。

原本一些專家還對傅傳琬加入鑒寶團隊頗有微詞,畢竟這小姑娘看起來年紀輕輕,又不曾像江白煦一般有何過人的履曆,再加上前期傅傳琬的瘋狂(被)營銷,導致大家慣性以為她同於夢妍一樣——不能說對古玩一竅不通,但大抵也是靠著鑒寶節目蹭熱度的。

然而傅傳琬指出的這一點細節,卻讓其他的鑒寶專家們對她另眼相待。就連一向眼高於頂的孟伯舀都忍不住問她是怎麼瞧出來的。

至於怎麼瞧出來的——無他,唯手熟爾。

傅傳琬當初天天摸這些古董古玩的,可不要太熟悉,這琺琅方瓶的仿工雖然精湛,但那象耳的顏色她一瞧就知道不對。

這一件藏品的鑒定很明顯讓其他鑒寶專家的態度都鬆軟了下來,之後的幾件藏品的鑒定還時不時地會特意詢問傅傳琬的意見。

專家團們的態度這樣明顯,就連屏幕前的吃瓜群眾們也感覺到了:

【專家團的專家很照顧新人哎。】

【我也感覺專家們好像都還蠻喜歡小梨姐姐的。】

【因為業務能力強吧,她說的話都挺言之有物的,話不多但一針見血拿捏要害那種。】

【嗬嗬,網紅的粉絲可真能吹啊,這牛逼閃閃的皇族劇本拿的,也不怕太沉再閃了手腕。】

【我也覺得劇本好假啊,一群鑒定大師都沒瞧出來問題她一眼就瞧出來了?當觀眾都是弱智嗎?】

【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