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施粥(1 / 2)

卻是不知道,下麵的縣城居然遭遇了大雪災。

怪不得她最近外出,遇到的乞丐越來越多。

“是呀。”吳嬸憂心忡忡道:“聽這些難民說,後麵還有許多人正朝著沭城趕來,隻怕會越來越多。”

“唉。”吳嬸重重歎了一口氣,“也不知今年會餓死多少人。”

織錦同樣沉默。

古代百姓們完全是靠天吃飯,遇到災年荒年,就隻能顛沛流離,到處討生活。

織錦揉揉眉頭,這些事情不是她能管的,“若真是這樣,趁著現在多屯著糧食,到時候難民多了,去城門口施粥吧。”

幾碗粥哪怕能讓多幾個人活下來,也是好事。

吳嬸連忙應了下來。

她看見這些難民,就感同身受。以前在許家村時,遇到災年,情況也就比難民好上那麼一點。

越來越多的難民到了沭城,一開始還讓放進來,後來沭城裡已經到處都是難民了。

而趕來的難民還源源不絕。

誠王命人關了城門,在城門外,搭起難民營。同時號召沭城的大小士紳和商賈募捐。

起初這些事情還是太守再管,不過那個好色成性的太守哪裡是做正事的?

死了不少難民,差點引起械鬥後,誠王才親自處理。

誠王一出麵,事情就變得有序起來。

蘇氏商行帶頭捐了十萬兩的銀子,金家不甘落後,同樣捐了十萬兩。

織錦也出了五千兩,聊表心意。

士兵們搭起的粥棚在城門外排起了長隊,同時誠王也鼓勵城中有餘糧的人家自行施粥。

隻要在劃出的固定位置,不鬨出亂子就行。

織錦之前讓吳嬸買的那些糧食派上了用場,搭起了一個小小的粥棚,每天也能提供上千人食用的清粥。

織錦無事時,就帶著小院子裡的人來幫忙。

寧懷奕不時的過來轉上一圈。

身為誠王世子,彆看寧懷奕平時沒個正形,遇到正事時,板著小臉的模樣,卻帶了幾分酷似誠王的威嚴。

整個難民營的治安都是寧懷奕在複雜,他做的極好,難民營在他的管理下,不管來了多少人,都顯得緊緊有條。

寧懷奕每天都會騎在馬上,巡視幾圈。自從發現了許家的粥棚,發現了織錦後,巡邏的時候,就會故意來這裡溜一圈。

衝織錦擠眉弄眼的示意一下,每次織錦見了,都會被他帶起好心情。

就是一直沒有見到寧懷景。

施了幾天粥後,明安從書院回來了,還帶著他的幾個同窗。

行一書院和彆的書院不同,最討厭墨守成規的教子弟讀書,而是喜歡培養他們做事情的能力。

知道難民一進城後,章院長果斷下令,全體放假,各自回來為此獻上一份力量。

等回院之後,還要寫一份感悟和心得。

明安回到家中,得知織錦和柳氏帶著人施粥,忙聯係了幾個同窗一起趕來。

這幾個同窗,正為難怎麼做,接到明安的招呼後,想都沒想就跟了過來。

有了這幾個青壯勞力的加入,織錦幾人的壓力瞬間小的下來。

兩天之後,織錦已經和這幫孔武有力的小書生十分熟悉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