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扯著大旗作虎皮(2 / 2)

弟弟的秘密很多,絕非隻是“讖緯”,他早就知道。

但知道就知道吧,弟弟不掩飾,他也不會追問,這樣弟弟在自己麵前才自在。

李世民不住點頭:“沒錯沒錯。唉,還是好不滿啊。我想如果父親現在招募人才,肯定有很多士人投靠他

。可惡!我明明比父親強多了!”

李玄霸慢悠悠道:“他們不選你,就說明他們沒眼光,活該被房兄、杜兄、薛兄壓在下麵。哦,對了,還有魏徵。這次魏徵提前投奔我們,以後也要揚眉吐氣了。”

李世民冷哼:“以後丞相就他們四個輪流坐,其他人沒份!”

李玄霸忍不住笑了起來:“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也跟著笑了:“讓他們有眼無珠。對了,我們倆的本事,也會為父親的名聲添磚加瓦吧?他們卻拋棄我們倆去投奔父親,算不算買櫝還珠?”

李玄霸道:“那肯定算!”

兄弟二人嘻嘻哈哈的聲音過於響亮,都傳到了後麵的馬車上。

李智雲雙手捧著下巴,手肘擱在膝蓋上。

“唉,還有一年。時間過得好慢啊。”

……

房喬和魏徵都動起來時,杜如晦和薛收也沒閒著。

楊廣征高麗時不想讓倭國搗亂,又向倭國派去了使臣。薛收在李玄霸的建議下混進了使臣團,現在還沒回來。

杜如晦在涿郡當了縣令,想近距離接觸大隋大軍出征的盛況。

他看到了涿郡役夫的慘狀,看到了楊廣那過分誇張的排場。

杜如晦一度想要辭官,但他忍耐了下來。

現在他都看不下去,等天下真的大亂之後,他難道就在大興等著李二郎李三郎帶著房玄齡來大興嗎?那他也太沒用了。

杜如晦強忍住對昏庸的皇帝和黑暗的朝堂的不適,堅持守在縣令的位置上。

他已經猜到了大隋的末路。

從皇帝被高麗三番五次欺騙的荒唐,他能看出皇帝人性的弱點。

以皇帝的性格,他一定會不顧大隋的民生凋敝,短時間內再次征討高麗。

大隋就是這樣被楊廣一錘子一錘子地砸毀。

杜如晦要在楊廣下錘子的地方仔細觀看,一個眼見著已經快進入盛世的大一統王朝,怎麼在一個荒唐的皇帝手中瞬間崩塌。

他不敢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隻將這些感悟都記在心中。

等一切結束,他將把自己的經曆和感悟整理成書,勸諫大唐皇帝和後世人。

杜如晦在大隋的失敗中瘋狂吸取營養。他心中的政治觀迅速成型。

當得到皇帝二征高麗的命令時,杜如晦知道自己終於可以脫離苦海了。

以大隋現在中原的動蕩,隋軍根本不可能安穩出征。

隋朝大軍出征,後方極其空虛的時候,是攻打兩都的絕佳機會。

民賊也好,朝中野心家也好,一定會有人舉起反旗直搗兩都。到時隋軍必定撤退。這一仗打不起來。

杜如晦隻希望隋軍在撤退的時候稍稍彆那麼亂,能讓兵卒和輜重順利撤回,不然就是便宜高麗。

杜如晦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沒有資格去進諫。

不過他畢竟是京兆杜氏子弟,就算是個旁支,在有官身的前提下,他

也能遞帖子拜訪朝中同樣是京兆杜氏的大臣。

杜如晦對族中長輩說了自己的擔憂,並自薦希望能加入輜重押送,說不定能幫些忙。

族中長輩歎氣:“難道朝中隻有你能看出來這一點嗎?我等都能看出來。能勸的都勸了,如果現在什麼事沒做好,就是陛下不願意聽。所以你還是彆趟這渾水,明白嗎?陛下不會有錯,如果出了事,那就是做事的人的錯。”

杜如晦歎氣:“是。”

他想,等二征高麗失敗,他就去尋李二郎李三郎去。

二征高麗失敗的打擊,絕對會讓大隋全麵亂起來。那時李二郎李三郎身邊也應該缺人了。

杜如晦向長輩打聽了李二郎和李三郎的消息。他上次得到李二郎和李三郎的消息,兩人已經決定去張掖。

長輩也隻知道李二郎李三郎去張掖了。才這麼短的時間,朝堂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杜如晦計算了一下張掖和洛陽的往返時間。

等皇帝二征高麗失敗,自己立刻前往張掖,恐怕征伐高麗失敗的消息還沒傳到張掖。皇帝就算要調動李二郎和李三郎,也會等回洛陽再說。他提前去張掖,應該不會和李二郎李三郎錯過。

“不知道房兄什麼時候去張掖。”杜如晦想念友人了。

與友人在大興、洛陽聚會的時候多快活啊。這大隋的官場,果然是一點意思都沒有。

在杜如晦決定好去張掖的時間時,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了張掖。

李世民精力充沛,完全不需要休息。

李玄霸和李智雲在家中休息的時候,李世民就換了衣服出門,一一拜訪曾經在張掖認識的人。

上到戍邊的將領官吏,下到集市中的商販,李世民認識的人極多,一旬下來還沒拜訪全。

聽聞李世民和李玄霸回來,附近西域部落也一一派人來拜訪,希望能搭上李世民和李玄霸這條線,和唐國公牽上關係。

李世民又生氣了。

我和我弟弟很厲害,怎麼我們父親就一定很厲害?

雖然父親確實不差。

不過現在父親不在張掖,雖然他們是想勾搭上唐國公府,但仍舊是為李世民和李玄霸所用。李世民壓下脾氣,一一與他們交好。

張掖與中原的信息交流不暢。對許多西域人而言,可能中原朝代更替許久他們都不知道。就算是和朝堂有關係的西域人,對大隋的認知還是大業五年大隋的極盛時刻。

現在才大業九年。

短短四年時間,按照正常人的想法,此時大隋就算不會更強盛,肯定也和以前差不多。

所以李世民和李玄霸仍舊可以背靠“強盛的大隋”,不用懼怕西域人不守信用。

李玄霸在家裡休息了一月才將身體調整好。他也行動起來。

李世民練兵和與西域人交友的時候,李玄霸去拜訪了張掖郡守。

隋文帝時期廢除了張掖郡。楊廣繼位後才重新在張掖置郡,命陰世師為張掖郡

守。等隋文帝禦駕親征吐穀渾結束,陰世師入朝為虎賁郎將,現在任涿郡留守。

如今的張掖郡守赴任沒幾年,因為語言不通,對張掖的事務還在摸索中,一切遵循舊例。

再者張掖是軍事重鎮。原本的郡守陰世師手握兵權,張掖郡守軍政權力合一。楊廣禦駕親征結束後收走了郡守的兵權,如今的張掖郡守隻有行政權力。但張掖事務基本都與軍事息息相關,所以他幾乎成了吉祥物。

李玄霸來拜見張掖郡守,張掖郡守頗有些受寵若驚。

當初陰世師任張掖郡守時權力很大,但裴矩領了皇帝的命令前來張掖負責邊市之事,陰世師也很自覺的把自己當做隻會領兵的下屬,權力全部轉移到裴矩手中。

現在李世民和李玄霸連軍權都自帶了,張掖郡守還以為兩人會越過自己任意行事。沒想到唐國公府的二郎君和三郎君雖然深受陛下喜愛,為人如此謙遜,做事前還要先知會自己一聲。

張掖郡守恭敬道:“李大夫可有事?我一定會鼎力相助。”

隋唐官場都是尊稱官職。為把李世民和李玄霸分開,官吏都稱呼李世民為“李郎將”,稱呼李玄霸為“李大夫”,一個用職官稱呼,一個用散官稱呼。

張掖郡守雖比李玄霸年長許多,但沒有稱呼李玄霸為“李三郎”,而是稱呼“李大夫”,便是委婉地向李玄霸示好,展現他和李玄霸的尊卑關係。

李玄霸道:“郡守何出此言?郡守才是張掖的父母官,該是我輔佐郡守才是。我師從長孫將軍和裴將軍,他們對張掖的市集有些想法。我將其整理為文書,請郡守過目,希望能與郡守一起將張掖經營得更加繁盛,將來一同回朝堂麵聖。”

張掖郡守聽到“長孫將軍”和“裴將軍”的名號,呼吸都停滯了一瞬。

天下誰人不知道長孫晟和裴矩經略西域的名聲?

他腦海中思緒一轉,想起裴矩在張掖時與李二郎、李三郎的親近,又想起長孫晟那李二郎丈人的身份,覺得自己悟了。

怪不得陛下把立了大功勞的李二郎和李三郎外放張掖。這可不是冷落,而是因為長孫將軍和裴將軍都已經沒有精力經略西域,李二郎和李三郎是長孫將軍和裴將軍的弟子,所以陛下將經略西域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了這兩位少年郎將。

彆看李二郎和李三郎的官位不高,想想他們的出身,再想想他們背後的關係,陛下將整個與西域打交道的權力都交給了他們,這是位卑權重啊!

張掖郡守又仔細琢磨“一同回朝堂麵聖”這句話。

李三郎君的意思難道是,將來李三郎君和李二郎君任務完成,會幫自己在陛下那裡美言幾句,讓自己不用在邊鎮繼續吃沙子?

張掖郡守心頭大喜。

他花了一點時間穩住心聲,嚴肅道:“這是我分內之事。三郎君放心,我絕對不會誤了長孫將軍和裴將軍的謀算。”

李玄霸笑意盈盈:“我和二哥以後就倚仗郡守了。”

張掖郡守笑道:“不敢不敢。”

李玄霸展開文書,一一向張掖郡守講解自己對邊市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邊疆無事,而陛下喜歡鷹犬駿馬,所以他希望能直接與部落打通商路,不經過中間商賺差價,以大隋官府的名義牽頭,派商隊與部落交易商品。

“這當然不是以官吏的身份,而是我們給商隊發放特殊的降低一定稅額的憑證,並讓邊軍給商隊充當護衛。”李玄霸笑眯眯道,“現在陛下又親征高麗,朝中錢財吃緊。這樣我們能自籌一部分錢糧,減輕朝堂的負擔。郡守放心,責任由我和二哥一力承擔,陛下也是知情的。”

郡守有點擔憂,他想了想,道:“軍中之事都是李郎將和李大夫做主,我不敢置喙。減稅的憑證我來發,商隊組建和邊軍護衛一事,就隻能請李郎將和李大夫自行決定了。”

市集稅收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地方自己鎮守,稅賦款截留下來用作地方財政。所以隻是減免一定市集稅,他做了不會有事。至於可能會被朝堂責怪的地方,他就不願意沾手了。

“好。”李玄霸十分爽快道,“我們與郡守各司其職。”

聽李玄霸如此爽快地承擔責任,確實沒有拉自己下水的意圖,張掖郡守有點慚愧自己的猜忌。

他忙道:“雖然並非我的責任,但隻要是我能幫忙的事,李大夫請儘管提!”

李玄霸笑著拱手:“那我就不客氣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