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江都號哭敲喪鐘(2 / 2)

李世民道:“有多厲害?比秦叔寶還厲害?”

秦瓊耳朵支棱起來。

李玄霸道:“不知道啊,又沒打過。不過秦叔寶應該還是厲害些。”

後世稱李世民麾下第一名將是尉遲恭,但尉遲恭在戰場上被秦瓊打敗過,所以隻論個人武力值,秦瓊應該略高於尉遲恭。那麼按照鬥蛐蛐排位原則,秦瓊或許是隋末最頂尖的鬥將。

秦瓊嘴角無意識地咧到了耳根,心情和飛起來似的。

李世民道:“這樣啊。那比起我呢?”

李玄霸放下望遠鏡,白了二哥一眼:“你能不能彆把自己當鬥將?誰家主公當鬥將?”

李世民道:“項羽和劉邦都是親為先鋒!”

李玄霸罵道:“你學他們乾什麼!”

李世民樂嗬嗬道:“我可以不學項羽,但我得學劉邦啊。漢高祖親自打天下,多帥!”

李玄霸道:“你不是看不起劉邦嗎?”

李世民歎氣:“等我管了一片地和一大幫下屬後,我才知道漢高祖有多不容易。”

李玄霸失笑。

曆史中的唐太宗原本和李淵一樣,評價劉邦時也有失偏頗,曾言“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

當唐太宗當了幾年皇帝,再次評價劉邦時,卻言“觀高祖、殷湯,仰其德行,譬若陰陽調,四時會,法令均,萬民樂,則麒麟呈其祥。漢祖、殷湯,豈非麒麟之類乎”,對劉邦極其推崇。

偉人和朱元璋對劉邦評價也十分高。這是隻有當過一國之長後,才能明白漢高祖的厲害嗎?對劉邦為君能力評價高低,不僅是一款史盲鑒定器,還是一款明君鑒定器?

如果是這樣,二哥現在就已經頗具明君之能了。

李玄霸將望遠鏡遞給李世民:“我餓了,先下去吃點肉。”

李世民興奮地接過望遠鏡,十分寶貝地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放在眼睛上。

望遠鏡的鏡片是極其稀罕的沒有一點雜質的透明水晶。李玄霸也不知道望遠鏡鏡片的具體參數,讓匠人磨廢了許多珍貴水晶,才終於磨成了一架望遠鏡。

李世民現在沒打過守城戰或者攻城戰,和突厥人打仗都是擺開兵馬直接衝鋒。他總身在軍陣中,用不上望遠鏡,還容易把望遠鏡摔壞,所以李玄霸不肯把唯一一架望遠鏡給他。

以後研究和打造新的望遠鏡全靠這個樣品,可不能被毛手毛腳的二哥弄壞。

李世民隻能在不打仗的時候拿著望遠鏡亂瞅。

“哇哦,真的有猛將衝出來,不知道是阿玄你說的誰?”李世民驚呼,“真厲害!說不定真的能與叔寶拚幾招!”

秦瓊矜持又得意地笑。主公說得對,隻能與我拚幾招!

李玄霸一手鹿腿,一手匕首,不敢置信地抬頭看著二哥。

憑什麼啊!自己看了這麼久都沒有猛將衝出來,二哥剛拿到望遠鏡就有熱鬨?自己的運氣也太差了!

李玄霸皺著眉頭為難地看著自己手中的鹿腿,最終還是先吃飽了再看。

唉,沒什麼好看,完全沒什麼好看。李玄霸惡狠狠地啃鹿腿。

在龍舟戰場上,單雄信和程咬金兩人殺出時,隋軍和義軍的局勢立刻逆轉。

在冷兵器時代,“萬人敵”猛將的威脅度非常大。大部分兵卒隻要在將領被斬殺時就會逃竄,單雄信和程咬金一出場就砍掉了盔甲最華麗的將領,隋軍陣型大亂。

翟讓雖然做決定時常常猶豫不決,但隻要他做好了決定就會全力以赴,不會悔改。

就如在原本時空中,翟讓讓位給李密後,就從未想過把位置要回來一樣。翟讓決定了追殺楊廣,就帶來了自己麾下最勇猛的將領,並親自上場殺敵。

王薄見翟讓殺出,自己也領著精兵強將從山林殺出。

他和翟讓都知道很快沿途郡縣就會派兵來救,他們殺不了楊廣。所以他們的目的隻是趁著隋軍援兵到來前儘可能地製造殺戮。

魏徵在高處眺望,一旦看到援軍到來,就迅速點燃煙火通知他們撤退。

混亂的廝殺持續了兩刻鐘,比李世民所預料的時間多了一倍。

魏徵燃起了煙火,翟讓和王薄帶人退去,在兩岸留下了一地的屍體。

當援兵到達時,楊廣所乘坐的龍舟已經被燒得麵目全非,隻剩下焦黑的殘骸。

原本曆史中,江都通守王世充援助洛陽,然後就一直留在洛陽。

這個時空中,李淵和楊暕迅速擊敗了楊玄感,王世充還未拉起一支援洛大軍戰鬥就已經結束,所以他仍舊是江都通守。

聽聞楊廣要到江都,王世充早早就準備妥當,親自率兵離開江都來迎接楊廣,居然趕在沿途郡縣官員前麵,最先到達戰場。

王世充心裡激動極了。這可是救駕之功,自己以後發達了!怎麼也能當個將軍吧?

可惜楊廣心頭提起的那口氣一鬆,就暈了過去。他沒能第一時間在楊廣麵前表忠心。王世充遺憾不已。

在王世充的護送下,楊廣順利進入江都城。

李世民和李玄霸率先潛入江都成,散播不是謠言的傳言——皇帝這次下江南,並不是簡簡單單的遊玩,而是放棄大興洛陽,想要定都江南。

皇帝不準備回中原、回關隴了!

楊廣的心思有許多聰明的近臣都猜到了,但他們都閉口不言。

驍果軍和大部分大臣將領是不知道楊廣心思的。

楊廣自繼位後常南巡北巡,從來閒不住。所以雖然在天下大亂時南巡很蠢,將士和大臣大多也以為楊廣隻是普通昏君般的“貪玩”。他們不知道楊廣這次南下,就沒想過再回去。

驍果軍不是關中人就是中原人,華夏人自古故土難離,連舉家搬遷都難以接受,更彆說這些人都是孤身南下,家中親人都還在北方。

皇帝居然不回去了?那我們怎麼辦?我們的家人怎麼辦?

驍果軍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江都,剛被蘇醒的楊廣訓斥了一頓,連治傷的撫慰金都不給,就聽到了這個噩耗。

全軍嘩然。

此時,王世充率先提出了原本曆史中是裴世矩提出的安撫策略,命令全江都所有適婚女子停止談婚論嫁,配給隨行將士和官員。

不過裴世矩是建議將江都寡婦和未嫁女子嫁給驍果軍將士,而且是嚴格遵循了婚嫁規矩,雖然是強迫,但也沒有引起太大民怨。

畢竟驍果軍將士的地位都不低,對江都寡婦和未婚女子而言也算是良配。至於許多將士在北方已經成家立業,這時候大部分女子是不在乎這一點的。戰亂時候,在各地都有妻子多正常?她們也是明媒正娶,還是皇帝下旨,後院的地位又不是爭不得。

因此裴世矩既得到了驍果軍的感激,在驍果軍叛亂時沒有被殺,也沒有被江都百姓怨恨,安全地活到了唐朝建立時。

但王世充可沒有裴世矩這麼好心,他的舉止粗暴許多。

王世充本就是江都地方長官,他直接挨家挨戶搜尋適齡女子配給驍果軍將士。什麼婚聘之禮完全沒有,與其說是娶親,不如說是給驍果軍將士褻|玩。在這途中,常有已成婚婦人被掠奪,還有兵卒借機擄掠。

原本曆史中裴世矩讓江都城處處掛上了喜慶的燈籠,敲鑼打鼓送新娘出門。不管新娘樂不樂意,至少表麵上是全城都在辦喜事。

王世充搞得江都城處處怨聲載道,哭聲震天,不少人家都掛起了白幡。

女子被強配給驍果軍將士後自然也是哭著的,成親變成強迫,驍果軍有個屁的歸屬感,完全變成了泄|欲。

裴世矩讓驍果軍將士重新成家後,驍果軍軍心穩定了一段時間,至少還未成家的年輕將士想家的心情淡了一些;王世充這一舉動,讓驍果軍更加人心浮動,戾氣更加深重。

裴世矩和一些朝臣實在是看不過去這人間慘劇,連虞世基和裴蘊這兩個大奸臣都受不了王世充的惡毒,紛紛勸諫。

楊廣不在乎百姓,但是在乎自己居住的環境。江都城人人哭喪掛白幡,他還怎麼享樂?

於是楊廣下旨停止將江都女子強配給驍果軍將士,並將原本已經強配的江都女子送還。

良心未泯的朝臣湊了些錢,給這些女子作補償。

還好這時候貞操觀念不強,逃回家的女子們隻是多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不會太過影響她們今後的生活。

但驍果軍的怨氣更重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冷眼旁觀了這一幕人間慘劇。

兵過如篦,這種事在破城的時候時有發生。李世民帶兵攻打突厥時,也沒把突厥部落的人當人。

亂世之中,女子向來不是人,是“財物”。

但見多了,不代表就不會心生觸動,也不代表就認可了這件事。

李世民道:“王世充該死。”

李玄霸道:“我已經讓薛收提議王薄,把王世充丟給江都百姓,讓江都被他禍害的百姓一人割他一刀。”

李世民:“……”

他默默轉頭看向弟弟。

李玄霸道:“怎麼?”

李世民收回視線:“沒什麼。”他隻是再次確定,弟弟對百姓的同情心比他更重,有時候心中的戾氣也比他更重。

李世民轉移話題:“這場大戲要落幕了?”

李玄霸道:“該給裴公和虞老師寫信,讓他找借口離開江都了。正好群臣都催楊廣回大興,楊廣為了堵住這些人的嘴,應該會派人回大興坐鎮。”

李世民道:“讓薛收去。他亮出身份,裴公和虞老師就會離開……唉,虞老師不一定會離開。雖然虞世基是大奸臣,卻是他的兄長。”

李玄霸道:“看虞老師自己選擇吧。虞世基該死,就算落到我們手中,虞老師求情也沒用。”

李世民點頭:“所以還是死在江都更好。”

雙生子就像是一個冷漠的旁觀者,看著江都百姓號哭,看著江都百姓人心惶惶,看著江都……偷偷接引義軍入城。

李世民時不時地往李玄霸那裡看一眼,然後在李玄霸看過來時迅速收回視線。

都說慈不掌兵,一個頂尖的謀士,說不定比將領更要拋棄良心。

挺好的,這樣弟弟才能保護好他自己。

隋大業十二年,楊廣到達江都。

一到江都,楊廣就日日笙歌,不理朝政。天下送來的緊急文書全都被他堆在書案上,壘成了一座小山。

蕭皇後委婉勸說,楊廣卻道“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亦複何傷”,又攬鏡自照,“好頭頸,誰當斫之”。

蕭皇後聽楊廣自比陳後主,將她比作陳後主的皇後沈後,心中憂懼不安。

驍果軍對楊廣怨氣極重,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討論謀逆之事,連密謀都不“密”了。

蕭皇後趕緊派宮女去告知楊廣,楊廣卻殺了宮女。

蕭皇後悄悄向群臣求助,裴世矩接連上奏楊廣,就像是蘇威當初那樣,一改往日作風直言上諫。

楊廣勃然大怒,將裴世矩逐出江都城,一個兵卒都沒給他,讓他孤身跨越戰亂的大地回大興接待不存在的西域番臣。

裴世矩已經六十八歲。

他消瘦得厲害,騎在馬上的身姿都佝僂了。

所有大臣都知道他觸怒了楊廣,原本與他交好的朝臣都不敢送他,隻有虞世南一人前來送行。

裴世矩道:“你與我一同離開吧。”

虞世南搖頭,送彆裴世矩後轉身回江都。

楊廣得知虞世南居然敢去送彆裴世矩,將虞世南關入了大牢。

虞世基想要救虞世南,卻被虞世南拒絕。

虞世南冷漠道:“你還是想想如何自救吧。”

虞世基憤怒地拂袖離去。

虞世南目送虞世基離開,默默垂淚。

……

“裴公,請上馬車。”薛收恭敬道。

裴世矩疲憊道:“李二郎和李三郎在何處?”

薛收道:“李二郎李三郎自然在隴右戍邊抵禦突厥。”

裴世矩沉默了一會兒,慘然一笑:“當然如此,理應如此,他們可是大隋忠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