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忌憚的和忽視的(2 / 2)

但李世民麾下的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甚至比現在的唐國公李淵還強大。

裴寂知道,這才是李淵絕對不會讓李世民成為太子的原因。

李淵說試探薛舉是不相信薛舉,但裴寂太了解李淵了。李淵即使能理解李二郎的處境,但他真的沒有忌憚李二郎嗎?

裴寂畢竟還是站在李淵這邊的,所以他心中歎息也隻是歎息而已。

他不會站在李建成這邊,也不會投向李世民,頂多兩不相幫,等結局塵埃落定時再站位。

醫師給喝醉了的薛舉紮了幾針,又熬了醒酒藥,艱難地給薛舉灌了下去,才吩咐仆從照顧好薛舉,自己離開。

當屋內空無一人時,薛舉睜開了眼,不屑地哼了一聲。

怪不得主公和軍師警惕唐國公,唐國公對主公和軍師真的完全不慈。

薛舉的耳力極佳,李淵和裴寂以為他喝醉了,沒有壓低聲音。他都聽到了。

李淵和裴寂還是在乎主公的,知道主公有多厲害。

但他們的談話中,沒有出現李五郎君就罷了,居然連軍師也未曾提起。

薛舉知道應該不是李淵完全忘記了這個兒子,而是李淵和裴寂都仍舊輕視病弱的軍師。

魏晉之後,“軍師”的職位被世家占據,幾乎不能再發揮出任何用處,所以“謀主”的作用也就減弱了。

現在說起李密是楊玄感謀主,但李密本身也是將領。所以出謀劃策者本身也是猛將,才是真正的“高端謀士”。

大隋繼承自北朝,北朝的勳貴是胡漢混雜,他們更重視武力。如果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想要對將領指手畫腳,隻會被鄙夷。

薛舉原本也是這樣,隻認為李世民身邊的“謀主”“軍師”頂多是個管後勤的,其在外的聲望大多是蹭李世民的。

現在他當然已經反省多次。

軍師確實不能打,但他練兵領兵都完全沒問題。

看看雁門郡那一仗有多華麗。主公見人就吹噓,他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但在李淵和他的下屬眼中,大概和他以前一樣,對軍師多有偏見。

薛舉想起軍師的囑托,不屑的神情變成了譏諷。

怪不得軍師讓自己不要提及他,儘可能減弱他的存在感。哪怕把李五郎君抬出來,也不要說他的事。如

果唐國公府有人問起來,薛舉就說自己是常在前線的猛將,與軍師不熟悉。

薛舉對李玄霸可熟悉了。李玄霸可是一直隨軍,負責殿後大軍的。

“他們肯定會忌憚和防備主公,但他們不會防備軍師。僅憑這一點,他們就注定失敗。”

薛舉伸了個懶腰,這次舒舒服服真的睡了。

薛舉在太原待了幾日,正準備離開時,洛陽專門派了使臣來太原見李淵,削了李淵的爵位。

薛舉混在李淵的將領中,看著李淵麵沉如水,李建成暴跳如雷,差點笑出來。

小皇帝怎麼會突然想起給主君、軍師封郡王?這一看就是軍師的手筆。

薛舉很聰明,見微知著,與李玄霸相處了一段時間,就已經完全了解了李玄霸的風格。

主公做事都是堂堂正正,就算是陰謀也顯得正大光明(李玄霸:明明是粗暴,以力破之。)。但軍師就陰得很,有時候還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隻要對方損失的比自己多,就是自己贏了,完全不在乎什麼貴族的臉麵。

這一手很明顯是軍師的作風。就算封王不成功,大隋朝廷肯定也會因為這件事想起來,還沒把李淵的爵位給削了呢。

兩軍交戰,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會斬來使,並不給對方麵子。但李淵畢竟是大隋勳貴,他麾下也有許多大隋勳貴,所以再生氣也隻能給了洛陽來使麵子,把使者驅趕出了太原城。

裴寂安撫道:“陛下已經稱帝,還在乎什麼唐國公的爵位?隋朝傀儡皇帝隻是想要離間陛下和李二郎,陛下可千萬彆上當。”

李淵展顏一笑:“我是裝出來的。我現在高興還來不及。哈哈哈哈,這下二郎的困境解決了!隴右必不會丟!”

裴寂一愣,然後笑道:“陛下是故意讓洛陽那邊以為離間成功?”

李淵挑眉:“那是當然。現在隋帝僅能據守洛陽一城。洛陽一破,西京必降。他以為他一道封郡王的旨意,就能讓二郎為他打天下?就是給二郎封王,二郎也不屑!”

裴寂道:“這倒是,是我多慮了。”

李淵激動地攥緊拳頭原地轉了幾圈,興奮得臉色發紅,自起兵後第一次如此快意:“隻要隴右困局一解,二郎就能騰出手攻下西京。我待楊玄感和隋帝兩敗俱傷時南下攻占洛陽。天下儘入我手!”

裴寂拱手作揖:“臣就提前恭喜陛下了!”

李淵扶起裴寂,暢快大笑不已。

後院之中,萬氏先唉聲歎氣,歎著歎著不由笑出聲,然後又捂嘴歎氣。

竇慧明放下手中繡活,無奈道:“你究竟是歎氣還是開心?”

萬氏捂著嘴道:“大隋都亡了,二郎二郎還不忘給祈健在大隋要個國公,我能不開心嗎?隻是我擔心郎君厭惡祈健。”

竇慧明道:“郎君不會在意這件事。他反而會高興隋帝的昏招,能讓二郎二郎迅速穩定因他倉促起兵而生亂的隴右。倒是大郎……唉。”

萬氏放下手,嘴角下撇。

竇慧明忙道:“你彆生氣,我不提了。”

萬氏嚴肅道:“夫人,恕我話難聽,大郎連一直溺愛他的郎君都不在乎,逼著養傷的郎君倉促起兵,他肯定更不在乎你。”

竇慧明道:“我知道。我已經認命,隻是感到悲哀。大郎沒想過自己打天下,他既要讓郎君和二郎、二郎、五郎為他打天下,又不善意對待郎君和二郎、二郎、五郎。真是無藥可救。”

萬氏嘀咕:“早就無藥可救。”

竇慧明道:“我更悲哀的是郎君。郎君遲遲不定儲君之位,顯然不是想給二郎封太子,而是給二郎一個虛無的希望,讓二郎以為自己能當太子。”

竇慧明非常了解枕邊人。如果李淵真的想讓李世民當太子,他稱帝的同時就會下旨。

李建成比起李世民,聲望和人脈都微不足道。隻要他私下讓李建成裝作把太子之位謙讓給李世民,然後再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李建成不得不從。

這一番謙讓,也能讓李世民的太子之位越過“嫡長”的爭執,在禮法上無懈可擊。

既然百利無一害卻不做,那就是李淵不想做。

現在李淵困守太原,必須仰仗李世民救援都不肯做,難道還指望李淵入主天下後回心轉意?

竇慧明心中保全長子性命唯一的希望破碎。

萬氏欲言又止,最終隻能長長一歎。

她雖然極其厭惡李建成,但她身為母親,也能理解竇慧明的痛苦。

如果換作是她,她肯定不如竇慧明,一邊痛苦,一邊冷靜地幫二郎二郎挖坑壘土。

竇慧明和萬氏都知道敦煌之戰是假的,李世民在隴右的勢力根本不是因“大隋忠臣”而來。甚至他的核心下屬每一個加入的時候都知道李世民誌在天下。

打突厥和救駕時李世民也和下屬說明白了,他是為了聲望和爵位,以及單純把蠢蠢欲動的突厥人揍回去,不讓突厥染指中原。

雖然李淵倉促起兵,李世民和李玄霸確實不知情,但不知情不代表沒有心理準備。

事實上“儘量讓父親倉促起兵,讓他不能順利離開太原郡”,就是李玄霸對竇慧明的請求。

竇慧明雖然沒有主動動手,但李建成動手的時候,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阻攔李建成。

竇慧明身為唐國公夫人,在李淵養傷的時候,她身為主母也是要管理太原政務。李淵即使平時不相信女流之輩,但此刻也是更信任自己的夫人。所以竇慧明想要阻止李建成散播謠言輕而易舉。

但她沒有,還主動幫李建成擴散了謠言,並悄悄放走了太原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讓他們成功將消息帶給了河東郡守堯君素,逼得李淵不得不起兵。

這些事李淵都不知道。李建成更不知道。甚至李淵的下屬和李建成的幕僚也無一人看了出來。

竇慧明哀歎李建成不顧李淵安危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她此舉也沒有在意李淵會帶傷上陣的痛苦。

痛苦更好,趕緊回太原蹲著,彆

給二郎二郎添亂。

李淵起兵後就不再放權給竇慧明,竇慧明能做的事不多。她隻能時不時地在李淵耳邊哀歎幾聲李建成和鄭家人走得太近?,鄭家人太過插手自己家中事,不讓李淵把鄭家人安插在重要職位。

“真是羨慕二娘啊。”竇慧明痛苦一會兒後,感慨道,“昭兒在隴右一定很快活。”

薛舉到來後,自然悄悄給竇慧明、萬氏遞了李家四姐弟的家書。竇慧明和萬氏都知道李昭已經去隴右當將軍了。

萬氏酸溜溜道:“可不是。可惜我沒個女兒,不然也讓二郎二郎封她當個女將軍試試。”

竇慧明促狹道:“你沒有將軍女兒,但你有當唐國公的兒子啊。我家二郎二郎都當不上唐國公。”

萬氏:“撲哧……哈哈哈哈哈,沒錯,沒錯!我兒子是唐國公!哈哈哈哈!”

萬氏再次捂嘴大笑,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她身為世家女兒卻被迫給唐國公當媵妾,婚禮拜堂什麼的全都成了泡影,對“唐國公”這個爵位更是從不敢想。

哪知道,她兒子還能當上唐國公?

雖然知道小五將來定是親王,但在萬媵心中,兒子當“唐國公”給她的喜悅,比兒子當上親王更大。

竇慧明拍著笑著哭出來的萬氏的背,輕輕歎氣。

自己苦,萬氏其實更苦。

還好現在都快苦儘甘來了。

“鄭家沒本事從朝堂入手,隻讓大郎由後院影響郎君,我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現在可沒時間給你哭。”

“我沒哭,我在開心。哼,彆說現在,以為我年老色衰,塞幾個美人進後院就能影響郎君?這後院可不是誰得寵誰就有用!”

“對對對,萬妹妹最厲害,誰也比不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