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 再開儒佛道辯論(1 / 2)

李玄霸沒有回答玄奘的回答,而是先煮了一鍋除了鹽,隻有時令鮮花做佐料的清水,請玄奘吃了一頓素涮鍋。

躲懶的這半年,李玄霸終於把各種豆製品做了出來。

豆皮裡包著各種素餡,一頓素宴吃得玄奘頻頻偷偷打量李玄霸。

出家人也不是不重口腹之欲,曆史中許多和尚都是美食家。玄奘對飲食不挑剔,但吃到美食也會心情舒暢。

他心情更舒暢的是李玄霸所表現出的尊重。

玄奘現在沒有名氣。

他很聰慧,當聽到顏真尋找自己的時候,就猜到可能是晉王在尋他。

聰慧的人都很謹慎。他想不出晉王尋找自己的理由,便想冷處理這件事。若自己在外遊曆一兩年未歸,晉王可能就會對自己失去興趣。

如果一兩年後,晉王仍舊沒有對自己失去興趣,玄奘就想搏一搏。

玄奘自學佛後就有去佛興之地的願望。獨自一人上路實在是太危險,還可能被官府逮捕。如果能得到權貴支持,他的西行之路會順利許多。

而且要宣揚他心中的佛法,也需要權貴支持。

除此之外,玄奘還有一個與利益無關的念頭。

“唯識宗”的種子已經在他心中發芽。

“唯識宗”脫胎於瑜伽學派。雖然中原之外也有唯識宗,但中原後來興起的唯識宗,是玄奘博眾家之長後自己總結出的道路,所以後世都尊稱玄奘為唯識宗創始人。

大乘佛教其他教派的基本教義都是人人心中有佛,人人都能成佛。

比如對後世影響的禪宗認為任何行為都蘊含著禪意,修行者不一定需要修行打坐,尋常耕作也是修行;在老百姓中傳播最廣的,修行人數最多的淨土宗特彆接地氣,隻需要虔誠吟誦“阿彌陀佛”,死後就可以前往極樂世界。

現在雖還沒有禪宗和淨土宗,佛教對外傳教大致論點也差不多。玄奘認為這樣不正常。

成為佛祖是佛教弟子的最高成就,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達到?你讀書打仗做官容易嗎?難道成佛比做官還簡單?

於是玄奘創造的“唯識宗”,把生靈分為五種天賦不同的類彆,每個類彆能達到的高度不同,覺得這樣很符合實際情況。

除了強調有大悟性,玄奘也強調有大毅力。

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成佛豈能這樣隨便!

老實說,如果“修佛”這件事是真的,人真的能修行,那麼玄奘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飛升”的“大能”。如果是玄幻,唯識宗這樣的教義一定能成為第一佛門。

可惜,下輩子能不能成佛這件事凡人們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玄奘的思想對不對。但這樣苛刻的成佛條件,肯定不利於傳教。

老百姓們信佛,就是因為佛教不僅說人人能成佛,甚至隻需要念“阿彌陀佛”。

影響力最大的禪宗和信徒人數最多的淨土宗連“捐贈”都不倡導,不需要信徒付出什

麼實質上的代價,隻要信徒自己好好修心,就能成佛。

唯識宗卻告訴信徒,你不僅要有修佛的天賦,還要有修佛的大毅力。

老百姓隻是想在被朝廷和權貴的欺壓下,找一個可以喘口氣的心靈港灣。他們紛紛選擇告辭。

所以玄奘去世,唯識宗隻傳了幾代就衰落,隻留下少數天資聰慧的弟子延續道統。

吃完素火鍋後,李玄霸讓人撤掉碗筷,換上了清茶,就唯識宗的未來委婉地和玄奘進行了討論。

雖然現在玄奘還是個青年人,隻是心裡有個思想苗頭,遠遠沒有達到知行合一的地步,但他的基本思想認知已經與老年後的他一樣。

玄奘很平靜地道:“貧道知曉。凡俗難以成佛,何苦在一條死路苦苦掙紮?貧道將道統宣揚天下,人人皆知,之後有悟性有毅力者入我道,前路不通的修行者另尋他路,才不誤人子弟。”

李玄霸眼眸微閃,捧茶碰唇,啞然失笑。

他倒是忘記了,對於玄奘本人而言,修行本就是真的,修佛就是為了修佛,而不是聚攏教徒牟利。所以唯識宗將來的弟子隻有小貓三兩隻,對於玄奘而言,反而契合了他的本意。

後世人哀歎玄奘的理論太深奧太高高在上不接地氣,導致唯識宗逐漸衰落,倒是忽視了玄奘本人的理想。

玄奘是真的在“修佛”啊。

“你說得對。”李玄霸放下茶杯。

玄奘抬眼,眼神銳利:“但對於殿下而言,貧道這樣的修佛,不符合晉王的‘對’。”

李玄霸看著這個鋒芒畢露的和尚,笑著道:“那認為,我想要怎樣的修佛?”

玄奘道:“捐一點香火錢,念幾句阿彌陀佛,做幾件善事,此生被欺壓得越狠,死後就越容易成佛。”

李玄霸笑容更甚:“你說這話,就不怕我發怒,尋個由頭把你關起來?”

玄奘道:“殿下聲名在外,從未有過因言語衝突就輕辱他人的行為,貧道才敢直抒胸臆。”

李玄霸摸索著茶杯:“看來你躲在洛陽這一年,了解我和二哥甚多。”

李玄霸當然不會自戀到玄奘此番直諫是針對自己。上升到整個朝堂對宗教態度的諫言,顯然是說給二哥聽。

或許玄奘甚至以為,自己這番行為背後也有二哥的命令,目的是整頓宗教秩序吧。

玄奘合掌,卻沒有回答李玄霸的問題:“殿下,佛中覺者稱‘大德’。”

李玄霸道:“我知道。”

他還知道,德高望重的大和尚也稱“大德”,而皇帝是“大賢”。所以唐朝官方記載中沒頭沒腦的“大賢”如何如何“大德”如何如何,其實是皇帝在說和尚。

李玄霸眨了眨眼:“勳貴喜愛給子弟取佛教小名,我哥還是大雄呢。”

玄奘差點被李玄霸逗笑,好不容易壓下嘴角:“陛下自然是賢者。隻是殿下或許真的是大德。”

李玄霸:“??”

李玄霸:“?!!”

玄奘很認真地道:“殿下有慧根,有毅力?[]?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甚至天生慧眼,能勘破虛妄,指點迷霧。殿下若修佛,即使不出家,也一定能回歸果位。”

李玄霸又捧起茶,猛喝了一口緩緩。

除了被長孫老師嚇唬之外,這是他第一次在試圖嚇人的時候被彆人嚇到。

難道玄奘躲了這麼久突然不躲了,除了想找個權貴給他蓋章出國旅遊之外,還存了勸說自己修佛的心思?

這確實是玄奘最大的目的之一。

玄奘心中生出了未來“唯識宗”的種子,而在他眼中最適合成為“唯識宗”大德的人是誰?

李大德,就是你(指)!

李玄霸深呼吸,平複心情。

好家夥,觀音勸李世民修佛,變成唐僧勸李世民他弟修佛了。

《西遊記》是藝術創作,藝術來源於現實,這難道就是未來《西遊記》故事背後被再創作的現實?

揮手,再見。

李玄霸壓住滿心的吐槽,道:“我不修佛。我質疑天下一切神佛。”

玄奘沒有糾纏。

他心中存著對權貴的敬畏,不會糾纏如今天底下權勢最甚的晉王殿下。而且他堅信李玄霸就是“大德”,所以有些事無須言語,以後自會明了。

至於質疑神佛,開創道統的起點不就是質疑神佛,才能成為神佛?他不質疑如今接觸的道統,怎會想去天竺取真經?

所以無所謂。

李玄霸話鋒一轉:“我質疑天下一切神佛,我也相信天下一切神佛。”

玄奘放下合十的雙手,眼神疑惑。

李玄霸看著玄奘什麼都寫在臉上的坦蕩模樣,再次感慨,這個和尚真是完美符合後世再創作的“唐三葬”人設。或許他要等到西行而歸的時候,才會變得圓滑吧。

可惜此時僧道都自稱“貧道”。唐僧還是要自稱“貧僧”才夠《西遊記》那個味。

“如今李唐雖尊老子為祖,但也不會因此壓製佛儒。”李玄霸道,“亂世之中佛道儒中渾水摸魚的人都很多,正本清源對真正的修行者也是好事。神佛本就不求世俗富貴,求世俗富貴的隻是俗人。以後百姓要信什麼教,你們自己辯一辯。我尋你,隻是因為你將來會是開宗立派的真正‘大德’。”

玄奘問道:“貧道早就聽聞殿下有讖緯之能,果然名不虛傳。”

李玄霸坐等。

玄奘安靜地坐著。

李玄霸等了一會兒,眨眼。這就完了?他怎麼不接著問?

玄奘仍舊很安靜。

李玄霸自己憋不住了,問道:“你不問問你的未來?”

玄奘道:“修行者知行合一。貧道要麼是西行成功,回大唐自創道統;要麼就是死在了西行的路上,沒什麼好問。”

這下輪到李玄霸沉默。

半晌,他歎氣:“確實是知行合一。”

接下來,李玄霸收起了穿越者的傲慢,誠心向這位年輕的大師請教佛學知識

他對宗教知識隻是在當網店合夥人時,為了逗顧客開心而自學的一知半解。即使玄奘現在還不到二十,在玄奘麵前也太過淺顯。

隻是漢家佛教流派都是從唐代起逐漸形成,現在佛教還處於本土化的前期階段,禪宗、淨土宗等後世流行的流派都是唐人建立,所以李玄霸的一些佛教理論,對玄奘也有啟發作用。

宗教也是哲學。

佛教重視辯論和邏輯,在佛興地辯論失敗,可不是認輸即可,連改換門庭都是小事,正式的辯論輸了可是會砍腦袋的。中原佛教沒有這個惡劣的環境,但繼承了佛教的傳統後,也很重視言語。

一個冷知識,從南北朝到元朝,朝廷主持了好幾次佛道辯論,都是佛教大獲全勝。

還有一個冷知識,道教和道家是兩回事。道教把黃老尊為祖師爺,這和李唐把老子尊為祖宗是一個意思。

道教在南北朝之前的典籍不是教人怎麼造反(劃掉)匡扶社稷,就是如何煉丹。很會辯論的那個是諸子百家中的道家。被佛教揍了之後,道教才重視邏輯辯論,典籍修補。

後世網絡文學中常用的“老子化胡”典故,就是西晉道教徒王浮與僧人帛遠屢辯屢輸,寫出《老子化胡經》,宣稱老子要是佛,想要和佛教徒和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