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穀雨覺得吧,既然分了家,那就要開始正正經經過日子,家裡的家夥什兒得備全了。
這屋子裡麵缺的東西還真不少!
不說彆的了,親戚來的多了,家裡頭連招待客人的椅子都不夠!
林穀雨打算趁著家裡樹還在,有木頭,多做幾樣兒家俱。
她抽空畫了幾張圖紙,打算讓娘家二哥給打兩個炕櫃,放在炕上裝被子和小衣裳。
炕櫃她以前沒用過,但在電視裡也沒少見,她就按照榻榻米那種現代的衣櫃給畫了個樣子,下麵是兩層抽屜,可以放內衣襪子之類的小衣服;上麵是小衣櫃,她打算格成幾個格子,方便分類放置,大小剛好也能用來放被褥。
此外,還要做兩個炕桌,一個堂屋的高案和幾把椅子板凳。
她以前學的是室內設計,這個算是她的老本行了,所以設計圖很快就畫好了,連尺寸都標的清清楚楚。
說實話,她學的東西在這個年代確是雞肋的很。
這會兒的人都吃不飽,能有個睡的地兒就不錯了,哪有餘錢去裝修房子呀!
村裡麵很多人家家裡除了床也就有幾把木凳子,一個桌子,吃飯不喜歡趴在桌子上吃,而是端著個碗去外頭找個空地兒蹲著吃,好像跟彆人一起吃回更香似的。
但林穀雨不想湊合著過,現在的條件雖然不算好,但用點心還是能打幾樣不錯的家具的,而且現在木頭還多的是,不多打幾樣菜時傻瓜。
但柳家種的樹大都是柳樹槐樹楊樹之類的,不適合做大家具,用來做炕桌倒是沒啥不好,但衣箱衣櫃就不行了。好在一般木匠手裡不會缺好木頭,她讓林二哥給張羅下買些柏樹之類的木頭,打成衣箱用還能防蟲防潮。
林穀雨量好家裡的屋子的尺寸,畫好設計圖後讓催柳東睿把圖紙給林大哥送去。這會兒她正在家裡做菜乾。
交完公糧以後,林穀雨家三口人給分了200斤新麥子,300斤去年秋紅薯,還有300斤的玉米棒。沒有化肥農藥精耕細作,哪怕這地兒是產糧區,小麥畝產不過200來斤,玉米要低一些150斤左右,紅薯算是高產,但也到不了1000斤,根本不像後世人們從新聞報紙上了解的幾千斤上萬
斤的產量。當然這已經比前些年好多了,解放前,小麥一年畝產幾十斤的也常見。
柳東睿一天2斤口糧還不一定能吃飽,想要吃好更是不可能了,林穀雨隻好繼續不停地曬才乾。
家裡麵菜乾紅薯乾之類的她攢了不少,但這麼點糧食肯定是不夠吃的,林穀雨想去糧站碰碰運氣。
自從去年公私合營後,隻有糧站收糧食,去碰碰運氣說不定能遇見賣糧食的;此外,家裡沒有鐵鍋,這幾天都是用陶鍋熬點稀飯菜糊糊湊乎著;還得買幾個葦席放炕上;她還想買幾個土壇子醃鹹菜鹹雞蛋鹹鴨蛋······隨便想一想,屋子裡好像沒啥東西,家裡麵缺的東西實在太多,她且有的要添置呢。
這麼想著,她準備趕集買東西去,那次趕年集,家裡買了一些糧食,吃了一些了,其它的零碎一點的像是油鹽醬醋之類的,她當時沒買,剛好這次去一塊添置了!
西陽鎮離柳河村不遠,沿著河沿小道往西南直走,八裡多路,四十來分鐘就能走到,要是走南邊大路,要繞個彎子,比小道兒多兩裡來路,一般趕牛車才會走那條道。
林穀雨早上喝了碗熬的濃濃的小米稀飯,胃裡熨貼的舒服極了,交代大燦帶著二燦彆去河邊玩,給了兩人兩塊橘子糖,自己拎著個草籃子做樣子,就興奮地出發去大采購了!
柳東睿被她打發去娘家拉家具去了,前幾天林大哥捎信兒過來說是家具已經打好了。
林穀雨急著趕早到好屯東西,因而沒有注意到前麵路邊石頭上坐那休息閒聊的人,一直低著頭趕路,直到聽到好像是在說自家的閒話,腳步才慢下來,又悄無聲息往前走了兩步,才看到一個側臉神似柳大嫂的人坐在那裡。
“東明嫂子,你們老三家弄的那個炕你家也盤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