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第120章(1 / 2)

一夢到五零 輿南 13071 字 10個月前

天兒還昏暗暗的,吳富民就早早的起來了,肚子裡餓的睡都睡不著,睜著眼睛直到現在,他扒拉出一身補丁最多的衣裳穿上,又往肚子裡灌了兩碗水,從灶屋裡撿了一隻豁口的大碗,就打算就這麼出去要飯。

在爹娘門口站了一會兒,吳富民摸了把眼睛,轉過身就往外走,不能再磨嘰了,再等一會兒爹就該起了,再想走就走不了了,他爹早說過自己想出去逃荒的,他不舍得自己爹那麼大年紀了還要出去要飯。

“爹,娘,我走了,你們在家一定要好好的,等我淘到吃的就回來給你們。要是,要是秋天我還沒回來,可能就是餓死在路上了,你們就全當沒生過我這個兒子吧。但是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是爬我也會爬回來的。”吳富民在心裡默默的說。

他懷著永彆的心思,步履沉重的一步一步往大門口挪,一步三回頭,可是這小院子很小,短短的幾步路終有走到的時候。

他家的院門跟彆人家的不一樣,是往外開,吳富民心不在焉的往外推們,就感覺今天的門比往日都要重,阻力特彆的大,好像有什麼在擋著一樣。

吳富民還以為是自己餓的時間太長了,手上力氣不夠,可他憋了一口氣繼續使勁兒,就發現好像真的是有東西擋在了他家大門前。

他好像瞅見自己院門口的蒿子堆裡放了一堆糧食。

吳富民不敢相信,怕自己是餓昏了腦袋看花了眼,他揉了揉眼睛,又立刻瞪大看了一遍,那堆糧食還在!

吳富民手裡的豁口破碗“啪嗒”一下掉了下來,他三步化作兩步衝到了蒿子堆裡,看著手心裡金黃的小米,淺黃的麥子,比拳頭還大的紅薯,他整個人顫抖的跟個篩子一樣,眼淚一下就衝出了眼眶。

因為家庭成分的問題,他家周圍沒什麼鄰居,離的最近的人家離他家也得有百十米的距離,而且大門的方向都朝向了彆處,門口這條短短的小巷子平常根本沒有人來,這些糧食出現在這兒,肯定是有好心人特意放在這裡的,不知道為什麼,他直覺就是這樣。

摸著被露水打濕了的麻袋,吳富民又摸了一把眼淚,他沒本事,沒什麼

能報答好心人的,就跪在地上衝著這頓糧食“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

“爹,娘,你們起了沒?快來看看這是啥!”吳富民高興地衝屋子裡喊。

不過他的聲音並不大,算上今天他已經三天沒吃過飯了,身上根本沒什麼力氣。

吳長生已經坐了起來,他覺得餓的有點頭暈,就靠在土牆上緩緩精神,聽到兒子異常高興的聲音,無力的問了一句:“你是不是在河溝裡找到啥能吃的了?還是又去爬墳地裡那顆榆樹了?我可跟你說,那榆樹可千萬不能爬,萬一抓不住掉下來可就要了人命了。”

村後墳地有一顆十幾年的榆樹,大煉鋼鐵的時候沒有被砍掉,今年春上鬨饑荒,社員們老早就跑去把上麵的榆錢、榆樹葉子都摘完了,也就最頂上有一點,但實在太高了,哪怕竹竿上綁著鐮刀也夠不著。

吳富民忙收:“沒有,河溝裡現在哪還有啥東西,野菜都被搶光了,我也沒有爬榆樹,是糧食,好心人給咱家送糧食來了。”

什麼?糧食?送給他們家的?

吳長生身上突然好像有了力氣,鞋都顧不上穿,光著腳“蹬噔噔”跑了出去,就看見兒子手裡拎著的那堆糧食。

吳富民她娘則跪在地上,雙手合十,嘴裡喃喃說道:“祖宗顯靈了啊,一定是祖宗顯靈了,咱家從來沒乾活缺德的事兒,從前對待長工和短工也都是管飽了飯,給足了錢,祖宗們這是看不下去咱家受那麼大的冤屈,來救濟咱們了。”

吳小妹又哭又笑,說:“哥,說不定昨天有神仙聽到咱們說話了呢,知道咱們快要餓死了,就趕緊來給咱們送糧食。”

又說:“爹,娘,哥,這幾年我總覺得咱家成分不好,村裡人都看不起咱,從今兒開始,我再也不會那麼想了,村裡還是有好人的。”

吳長生也是老淚縱橫,說:“可不是嘛,雖然人家不敢跟咱們家過多接觸,但還是送來了糧食,我就說咱們沒乾過虧心事,嗚嗚······”

其它社員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還在苦苦的等待著。

就這麼等啊等,轉眼勞動節過去,還沒見著救濟糧的影子,又等了大半個月,眼看著都五月下旬了,地裡麥子的葉片慢慢由青轉

黃,籽粒裡麵的水分越來越少,又一年的麥收都快要到了,救濟糧還是杳無蹤跡。

柳光耀從最初的激動不已到後來越來越平靜。剛開始他隔三差五的就往公社跑,每次問都說:“快了快了,已經跟上級單位申請過了,安心在家等著吃糧食吧。”

他就真的安心的在隊裡等待,也是這麼安慰大隊裡的社員們的,可沒想到等來等去,等了個沒有結果。

他搞不明白,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怎麼主席同誌親自下達的指示也有人敢不完成?中央派下來的救災荒的人又到了哪裡?

***

西陽公社會議室

公社各部們的主要領導乾部正在開會討論如何開展這次春荒救助情況。

“要按照之前登記好的表格一個大隊一個大隊的逐步落實下去······”

“還要統計好外出逃荒的社員數量,把這部分人的口糧先扣下,聯合縣裡和市裡的有關部門,督促災民返鄉······”

突然,“叮鈴鈴鈴”的電話聲響了起來。

那部手搖式電話就放在王明德的手邊,他頓了一下,然後接了起來。

那邊劈頭蓋臉的就先批評了一頓:

“······農民本來就是給國家生產糧食的單位,糧食越多,為國家做的貢獻就越大,現在不但故意不完成去年的征購任務,反而還厚著臉皮伸手問國家要糧食,我就問你們臉上臊不臊的慌?心裡愧不愧疚?”

“中央救荒小組是把糧食帶來了,可是你們敢收嗎?啊!”

“你們作為全國第一公社對得起黨,對得起主席同誌的對你們的期待麼?你們就是這麼跑步建設**的?”

話語中洶湧的怒氣好似沿著電話線穿越而來,王明德低著頭不停的點頭哈腰,承認錯誤,解釋道:“消息真不是從我們這裡傳出去的,您也知道,咱們縣裡的火車站不在我們公社這邊,最近也沒有彆的地方過來參觀采訪的同誌······”

就聽那邊嘰裡呱啦的又說了一堆話:“······糧食既然已經來了,那就先放到糧站去,暫時先不要分下去。”

電話線那邊市越說越生氣:“都說窮山惡水出刁民,我看你們西陽公社裡的刁民也不少,去年明明是超

級高產,有幾個大隊死扛著說沒有糧食,特彆是那個什麼柳河大隊,一點救濟糧都不許給,逼也得把去年偷藏的糧食給逼出來······”

傳統電話的外音很大,整個會議室裡的人都能聽的一清二楚。

王明德臉上訕訕的,然後把電話轉給了公社財經部部長譚武。

“你就按我說的那麼做,得讓那群泥腿子知道,跟政府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就聽見譚武說:“您放心吧,我會把您的原話告訴誌國同誌的,讓他一定照辦。”

其實張誌國就坐在現場,裡麵說的話他聽的一清二楚。

就這樣,一通電話把近在咫尺的救濟糧鎖到了糧庫中,柳河大隊那邊自然等不到任何的結果。

麥子去年冬天遇上乾旱,春季又遭了霜凍,今年麥田裡麥子的長勢真是慘不忍睹,高高低低的參差不齊,有的麥穗籽粒不飽滿,癟了一半,有的麥苗上甚至都沒有結麥穗,可是不論收成好與壞,仍是倒了麥忙季。

柳光耀這回拿出了那個擴音喇叭,他餓的身上沒什麼力氣,已經不能像之前那樣喊話,“社員們,救濟糧咱們等了這麼久雖然沒有看見,但是老天對咱們不薄,現在,救命的糧食就在地裡頭,咱們怎麼著也得把地裡的糧食給收回來啊。”

其實不用他鼓勵,社員們就乾勁十足,隻不過有心無力,回應的聲音一點不響亮:“大隊長,您就放心吧,俺們還想活命呢,這回俺們就算是爬,也得爬到地裡頭去把麥子給收了。”

行吧,有這股乾勁兒就行。

食堂裡已經完全沒有東西可以下鍋了,這兩天吃的全是趙小果和王秀娥去河溝裡、地裡找的野菜,甚至以前拿來喂豬的野草也都挖了回來,上麵撒上一點薄薄的玉米麵,蒸一下就是一頓飯,這還是為了麥收特意省下來的一點糧食。

可是野菜一點都不扛餓,社員們隻好餓著肚子去地裡搶收麥子,有的餓的實在扛不住了,乾活的時候趁人不注意就揪下一把麥穗,雙手使勁兒搓一搓,往手心裡呼呼吹幾下,也不管裡麵還有外皮和麥芒,一把悶到嘴裡,然後迅速的低下頭繼續乾活,嘴巴快速的咀嚼幾下,趕緊咽進肚子裡,生怕

比彆人看見。

這種擔心現在基本上是多餘的,因為每一個人都很餓,前心貼後背,每個人都低著頭,嘴巴裡麵嚼著麥仁,眼前隻有麥穗,根本沒精力看彆人在乾什麼。

柳光耀哪裡就看不到呢,可是他能有什麼辦法?社員們現在頓頓隻能吃點野菜,管飽不經餓,每個人都是一臉菜色,半上午吃的,還不到下午呢,就又餓了。

這麼重的農活,再不讓社員們吃麥仁,那肯定就沒人願意乾,也沒人有那個力氣乾。

看著社員們拿著鐮刀的胳膊直晃悠,割一把麥子就要歇上幾分鐘,特彆的耽誤時間,這哪裡還能叫搶收啊?

柳光耀乾脆讓社員們撿向陽早熟的麥地,先割了一畝地的麥子,當天趕著碾打脫了粒,用石磨磨成了麵粉,給社員們蒸了一鍋的白麵饃饃吃。

一邊割,一邊吃,一邊乾,用這個法子,柳河大隊的社員們才算是把這次春荒給渡了過去。

但社員們也沒能輕鬆多少,因為今年的小麥隻有一百五六十斤,比去年至少減產了百分之五十!

柳光耀乾脆把集體食堂給停了,“大家夥也都看見了,咱們食堂早就開不下去了,當下大家夥都沒力氣上工了,咱們就不管什麼節省工時不節省工時了,從明天開始,大隊食堂停辦。”

社員們反而有點急了,紛紛問:“那俺們去哪兒吃飯,不是說公共食堂要一直開下去嗎?”

柳光耀歎了口氣,說:“我知道大家夥家裡都曬的有菜乾什麼的,往年就算糧食不夠,吃點菜乾什麼的也不至於餓成今年這樣子。所以,乾脆,生產隊按人頭數先把今年的夏糧分下去,你們呢,就自己開火,在家裡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吧。”

下麵的社員們都訕訕的,羞紅了臉,很不好意思。

柳文明走到柳光耀跟前,小聲問道:“那萬一上麵再來檢查的咋辦?到時候又該批評咱們······”

柳光耀舉手打算他的話,“且顧不上咱們呢,附近跑出去那麼多逃荒的,都還沒有人管,有的一個村子都跑出去了一半,食堂開不下去的多了去了。”

社員們當然同意了,去年一個冬天不能自己開火,又沒人願意把自己曬的菜乾交到食堂去,於是

就隻能那麼餓著。

如果自己能做飯,現在蔬菜瓜果什麼的也都多了,當然能比食堂要吃的好點,就算麻煩一點也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