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滿月這會兒臉色更不好了,如果是太子提出來的話,這事兒肯定跟蘇婉兒撇不了乾係。
“是蘇婉兒吧!”安滿月麵露擔憂,伴君如伴虎,寧家這是惹上了大一麻煩。
“是,不過你也彆擔心,”寧永川笑著看向安滿月,安慰道,“不過我們隻要當個純臣就好了,雖說我是太子少師,但是所有皇子都會來聽我講學。”
安滿月勉強露出一個笑容來。
寧永川五天後就要去京城的事情傳遍了整個揚城。
這兩年揚城並非風調雨順,洪澇災害多虧了寧永川提前準備好的溝渠水庫,乾旱的時候也幸好溝渠和水庫有水。
再加上寧永川提出的稻田養魚、養蠶等政策,原本揚州城在大夏國眾多府城的繁榮度中倒數第三,現在已經排到了第三。
寧永川來到揚城隻有兩年。
揚城第一年的大豐收就吸引了不少背井離鄉的人家,揚城賺錢的事情一傳十十傳百,結果越來越多的人湧進了揚城。
現在百姓們一聽寧永川要走了,既為寧永川升官感到歡喜,又為了寧永川離開揚城而感到傷心。
現在的揚城繁榮昌盛,百姓安家樂業,其他城池哪怕用十年都不一定趕得上揚城的發展狀況。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寧永川準備出門的時候,直接傻眼了。
這滿街道的糧食和布匹,誰能告訴他現在是什麼情況?
他現在就是想去府衙都成了一個問題,於是,隻好從糧袋爬過去。
寧永川一身狼狽地到了縣衙,跟他不對付的孫大人拐彎抹角地懟道:“寧大人,你這是被人打了?”
也不怪孫大人會這麼想,寧永川身上還掛著不少稻茬子,頭上也有,臉上灰撲撲的。
“不是,”寧永川風輕雲淡地將身上的臟東西摘下來,說道,“隻是一覺起來,街道上全都是糧食和布,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我已經讓人去查了。”
一直憋著笑的趙大人忍不住直接笑出聲來,說道:“這事兒我知道,我昨個聽我媳婦說了,這是百姓們給你準備的踐行禮。”
此時的孫大人臉上一陣青一陣白,逢年過節百姓們總會送一些吃食到寧府,他本想著寧永川走了,那些百姓們肯定連寧永川是誰都不記得了。
可他哪想到,那些百姓竟然還給寧永川送東西。
真是氣死個人。
寧永川跟孫大人想的完全不一樣,他現在開始頭疼怎麼將那些糧食物歸原主。
不過讓寧永川慶幸的是,揚城的百姓們素質還是挺高的,得到寧府管家的命令,一個個不情願地將自個東西拿回去,到還真沒人渾水摸魚。
寧永川不知道的是,半年後,百姓們在揚城給寧永川立個人像,為了表達他們的對皇上英明決斷的崇敬之情,順便給皇上立了個人像。
皇上的人像在府衙院子裡,威武大氣讓人不寒而栗。
寧永川的人像比起皇上的小了一倍多,也就跟寧永川本人差不多,一直在城門口那兒,讓揚城所有百姓都記住寧永川的恩情。
這個時候體現出孩子多的重要性了,寧澤義和寧澤禮的重要性了,寧永川將那兄弟兩派去京城買個大宅子,叮囑他們一定要低調行事。
認識他們兄弟兩的人並不多,很多他們兩很快就將事情辦妥了。
寧家的下人都是在揚城買的,所以寧永川和安滿月對他們還是很放心的。
去京城的路上,安滿月總擔心會有刺客對他們下黑手,一直提心吊膽的,但是一直到了京城,也沒瞧見刺客半個人影,這才放下心來。
寧永川收拾東西就去上朝了,至於安滿月,則是去了白家。
白老夫人現在比之前老了許多,臉上的皺紋也深了許多,顫巍巍的握著安滿月的手,淚眼汪汪。
“娘,咱們進屋坐下說,”安滿月眼圈通紅,有些感慨時間過得太快了,扶著白老夫人進了屋。
“你沒事就好,咳咳。”白老夫人之前就聽人說安滿月受了傷,擔心的吃不下飯,想親自過去瞧瞧,卻又被人攔住了。
安滿月聽白老夫人這般說,眉眼含笑,說道:“我現在好著呢,娘你就甭擔心了。”
安滿月等白老夫人坐下後,這才跟著坐下,正欲開口,結果一個芳姐兒瘋瘋癲癲地從外麵跑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