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村有磨坊,村裡人一塊兒修建的,在村祠堂旁邊那片平壩上。
一到收獲時節,這地方總是最熱鬨。
空地上全是晾曬的糧食,磨坊那間不大的小房子,裡裡外外都是人。
各家用磨,需要排隊,原則上是誰家先要用就先用,來晚的自然排後麵。
磨坊裡麵三個石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這磨坊一天都沒停下來過,每天都有人用磨。
因為磨磨實在是件苦差事,如果不是急著要賣糧食,大家都選擇分幾次慢慢磨,或者吃完了缸裡的,等沒了再來磨夠一兩個月的量。
秦瑤急著磨,是因為家裡的糧食快吃完了。
上一次買糧食,還是去年十月底的時候,一個冬天過去,現在米缸差不多見底。
麥子用石磨磨,其實隻是把外麵的皮磨碎,到時候還需要用特殊的風鬥,把皮和麥粒徹底分開,才能得到可以食用的乾淨小麥粒。
磨麥這個活兒,秦瑤就不指望劉季這廢物了,留他在家裡做飯,自己挑著新收的麥來到磨坊。
農人們最關心的就是收成,各家在磨坊裡,總會問上一句:“你家今年麥子收了多少?”
大家夥都說還行,氣候沒有異常,平均一畝能收上來差不多兩百斤。
這畝產量,和後世上千斤的畝產是萬萬不能相比的,但在開陽縣這一片來講,粗耕的情況下還能有這麼多產量,很不錯了。
這個時候,秦瑤低頭看著自家的一百六十斤麥子,她這散養下來,平均畝產八十斤,也挺不錯呢。
“秦娘子!我好了,你進來吧。”
磨坊裡,有人磨完,喊了在排隊的秦瑤一聲,秦瑤忙把麥子挑進去。
終於輪到她了。
上一家離開前已經把石磨上的麥皮打掃得乾乾淨淨,秦瑤剛剛站在門口看都已經看會了,直接上手試了一下,感覺也還行。
不過這個效率就算力大如她,也覺糟心。
秦瑤把一百六十斤麥子全部磨完,花了一個小時。
就她這速度,旁人都看呆了,可想而知,普通人的話,這活有多磨人。
想起現代的打米機突突幾分鐘就完事,秦瑤挑著磨好的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提高石磨的效率呢?
就算不能提高效率,能節省點力氣的話,也行啊。
用牲畜拉磨就彆想了,村裡有牛和騾的都當祖宗一樣供著,可舍不得讓它們拉磨。
而且牛馬動起來就要吃糧草,這花費又增加了。
從橋上走過,秦瑤突然頓住,看著嘩啦啦奔湧的河水,腦中靈光一閃。
村裡這條河,一年四季有三季水量都很大,這就是現成的動力啊!
秦瑤曾參加過基地的水利工程,設計一款適合劉家村河流的水車沒難度。
而且,她之前不是一直在想怎麼賺點錢嗎,這水力石磨做出來,在鄉下肯定有市場。
想到這秦瑤就有點激動。
村民手裡沒什麼現錢,她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糧食,這樣長期下來,光是劉家村這一個村子,都能賺不少糧食呢。
家裡人口又不多,她自己再打點獵,是不是就不用辛苦種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