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剛剛到來,官府便派下人來,催促糧稅。
所幸村裡的糧稅都已經收齊,秦瑤得令次日,便組織村中青壯將糧食送到縣裡糧倉,圓滿完成稅收任務。
如此,忙碌的秋收總算結束,秦瑤這個村長也得以鬆口氣。
不過這期間,官府又來要了十幾個徭役前往鄰鎮修築河堤。
這種在縣內的徭役已經算是很好的了,因為是重體力活,官府會給每人每天發四斤糧,不需要自帶食物。
就是苦了家裡人,在秋收這麼重要的關頭損失一名強勞動力,會辛苦很多。
這種時候,劉家村村民才會欣喜發現,村裡忙忙碌碌這一年,自家居然已經有了可以請短工的餘錢。
而這一切,都是文具廠的功勞。
看著全村人一起集資重新修建起來的文具廠一點點成型,劉家村全體村民都十分期待它建成後會給村裡帶來怎樣的巨大變化。
不過在新工廠修建完畢之前,村裡另外一個重要建設項目已先竣工。
學堂建好了。
孩子們有書可以讀了。
學堂開門儀式進行這天,秦瑤也如約把自己請下河村鐵匠做的獎勵勳章帶了過來。
給村裡那些在學堂積極幫大人們乾活的孩子,一人發了一枚。
小來福得了一枚,愛得都不知怎麼辦好,捧在手心,不舍得帶,開心的看著。
那幸福的神情,把大郎兄妹四個羨慕死了。
“阿娘,明年我們就能回村裡上學了嗎?”
從學堂離開,回家的路上,三郎和四娘期待的問道。
孩子們還沒有對各地教學質量不同的認知,以為都是夫子在教,學生們便都是一樣在學。
想起每日都要早早起來跑去鎮上學堂的繁瑣,自然期待能夠在家門口上學。
然而,秦瑤卻搖頭說:“大郎和二郎一直在丁氏本部學堂,你們不會有變動。”
“至於你們兩個小的,到明年就滿兩年了,丁氏族學如果願意接納其他學子進入他們本部族學,那不管學費高低,我都會讓你們繼續留下。”
“如果他們不想其他人進他們本部族學,那我再想辦法。”
總之,能留下就留下。
大郎和二郎倒是十分讚同,畢竟年長弟弟妹妹好幾歲,加之一直和丁家本部的孩子們待在一塊兒,多多少少也辨彆出來了本部和外部學堂的區彆很大。
外部學堂不過是教些啟蒙,但本部卻大不相同,先生一來就是奔著讓他們考功名的,不但教書,還會點撥一下人情世故,官場朝堂形勢。
雖遠不能與公良繚這樣的名師相比,但對生活在閉塞縣城裡的學生們來說,丁家本部學堂夫子們說的這些,是唯一的信息來源。
可惜兩個小的還想不到那麼多。
聽到阿娘說不能上村裡學堂,小肩膀立馬耷拉下來,唉聲歎氣,遊蕩鬼混一樣,吊著兩條手臂,一甩一甩往家走。
秦瑤看得好笑又無奈,沒有說什麼我都是為你們好之類的話,隻給她們講事實。
“跟著丁家本部的夫子,才能考科舉。”
三郎還是不開心,他都沒有想過要考科舉的事,隻想每天能夠多睡一個時辰。
倒是四娘反應略有些激動,急急跑回阿娘跟前,仰頭問:“阿娘,那我也能考科舉?”
大事上秦瑤從不撒花騙小孩,十分嚴肅的答:“女子不能參加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