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之所以沒把豆芽拿去,唐青也有著自己的想法。韭黃和蒜苗對這裡人來說雖是稀罕事物,但倒也不難參透其中的門道。等顧家拿出去賣的時候,有了這個先機,趁著新鮮也是能賺上一筆。即使以後被彆人摸索出了門道,反正是已經賺了些錢了,到時候是繼續做下去,當然不像以前那麼賺錢,還是尋找其他的法子,那就不是她能管的了。至於豆芽,如果把沒根豆芽上的豆瓣給去了,估計很難讓人看出是什麼,當然也不是說永遠,但至少不是短時間。她還有自己的計劃,不過不是現在。目前隻有她和五子知道,連顧氏他們,她也是不準備說起的。
有了顧氏的加入,很快的餡料就調好了,然後就是包包子了。
顧氏手法很嫻熟,一會就是一個,好像還是帶著很漂亮的褶子的。唐青包的就要慢上些,而且包子上的褶子也不怎麼的均勻,不過好在還是包的沒把餡給露出來。
兩孩子鬨著也要包包子,顧氏怕他們糟蹋東西,硬是沒讓。唐青也是覺得要教育孩子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從兩孩子出生起,家裡的日子就好了許多,兩孩子在吃食上從沒被拘著。就是因為這樣就更應該要教育好,不然養成了浪費的習慣就不好了。唐青看兩孩子在邊因為不讓他們碰而撅著嘴,就說隻要他兩乖乖的,就給他們講好聽的故事。
兩孩子一聽有故事聽,馬上就開心起來,乖乖坐在一邊聽唐青講故事。
其實唐青講的也不算是故事,不過就把一些以前她看到的電視新聞和網絡新聞裡關於貧窮地方沒飯吃沒衣服穿的事情給加以誇張,甚至還編了很多淒慘的事情進去,還給他們念了那首《鋤禾》,告訴他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在烈日之下鋤禾又是如何的汗流不止。
兩孩子聽了唐青的一番話,很乖巧的表示他們以後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小圓甚至還在唐青包包子的時候不小心掉了黃豆粒那麼大小的麵團的時候,直嚷著讓唐青彆浪費,要把掉的再給放回去。唐青乾忙的就說這掉的吃了會鬨肚子的,不過雞吃了倒是會生蛋的。兩孩子就把那掉的麵團很鄭重的拿去給雞吃。顧氏在一邊憋著笑,等孩子們出去了才直說唐青太會哄人。
唐青和顧氏兩人直包到近午飯的時間才把包子都給包好,足足包了有百來個。其實一直說的“廿九蒸饅頭“的饅頭其實是用發了的麵做的,是沒有餡的,有糖饅頭和白饅頭之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慢慢的就有人開始往饅頭裡放餡料了,然後就一直流傳了下來。其實這稱為包子更合適些,不過這裡的人還是習慣叫饅頭。
兩孩子從第一籠蒸好就足吃了有**個,中午飯就算解決了。唐青也吃了兩個。其實現在的麵粉不如她在現代的那些麵粉白細,不過勝在完全無添加,即使看著稍微有點發黃,但是卻特彆的香。
蒸好的饅頭唐青留了三十來個,其他的都讓顧氏帶了回去。她家就兩個人,不像顧氏還要送去老屋。
顧氏走的時候唐青順便讓她把韭黃和蒜苗帶回家去,顧氏雖好奇這大冬天怎麼會有這些東西,不過倒也沒有多追問。
五子直到下午才回,回來的時候還帶了十來個糖饅頭回來,說是外婆蒸的。五子已經把韭黃和蒜苗的事情說了,他讓外婆舅舅他們彆說是他和唐青的注意,隻說是自己想出來的。他也和浩兒談過了,這個男孩子,自從家裡出事以來一直就表現的很安靜,而且一下變得成熟了起來。對於五子跟他說的要暫時對顧陸氏保密的事情,他也表示出了理解。
唉,唐青在心裡歎息不已,那個曾纏著自己要糖吃的小男孩已經一去不返了。
這一天已經是大年三十了,雖然家裡隻有兩個人,唐青和五子還是很鄭重的準備了起來。上午去上了墳,祭拜了曲爺爺,然後就回家準備起年夜飯了,直到晚飯時間一頓豐富的年夜飯已經準備妥當,桌上甚至還準備了一小瓶的果子酒,這是唐青自己做的,酸酸甜甜的,度數並不高。
唐青把最後一碗湯端上桌,年夜飯就正式開始了。
“青兒,快彆忙了,“五子將桌上的菜碗一一的擺放整齊,滿滿的一大桌,得有十來個菜,“青兒,夠多了,咱也吃不完啊。”
“就來了,“邊說著,唐青就端著個大陶盆從門外進來了,“五子哥,這是最後一個菜了。”唐青將手裡的三鮮湯往桌上一放,然後解下了身上的反穿衣,往旁邊一放,然後就坐在了五子的右手一側。
五子給兩人身前的酒杯到上了果酒,兩人一起給曲爺爺的牌位敬了酒,然後年夜飯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