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
裴旻忍不住暗自揣摩。
對方也注意到了裴旻的存在,大步走了上來,笑道:“這位想必就是裴郡王了吧,在下李禕,久仰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李禕!
一聽著名字,裴旻瞬間大悟,原來是他。
也難怪根李隆基有些相像,他的身體裡也是留著李家皇族的血液。
李禕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曾孫,吳王李恪之孫,張掖郡王李琨之子。
李恪是悲慘的,也是幸運的。
李恪皇位沒有爭過昔年的李治,還給長孫無忌冤殺,脫離了皇族。直到光宅元年,李治才恢複李恪四子皇族的身份,才讓其長子李仁承襲父親的爵位。
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正是因為李恪的四個子一度脫離皇族,並無半點影響力。反而逃過了武則天對於李家皇族的清洗。
神龍元年二月,五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複國號唐。
為了振興李唐皇族,就在這一年,唐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長子李千裡被封為正一品的成王。次年,李恪之孫、李琨次子李祗被封為嗣吳王,而李恪被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
李恪的後人再一次走上了曆史的舞台。
李禕少年就很有誌向,對母親非常孝順,與家人相處也很和睦,撫養弟弟李袛以友愛而著稱於世。
景龍四年,李禕任太子仆,兼徐州彆駕,加授銀青光祿大夫。本來作為長子,李禕應該繼承爵位,但是李禕堅持讓給自己的弟弟李祇,唐中宗非常讚賞他的品性,因此特彆封他為嗣江王,作為嘉獎,以承襲唐太宗十一子李囂的爵位。
之後李禕出任德州刺史,此後又調任蔡、衢等州刺史,他為官數年,政績非常出色。
由於李禕為官清廉,治理嚴辦,不論官員還是百姓敬畏且信服他,李隆基對之也非常器重,被朝廷日漸重用,被調任京城為光祿卿,隨後又調任將作大匠。
後來因母親去世,李禕丁憂三年。喪期未滿被複起為瀛洲刺史,但李禕心懷至孝,上表堅決請求服滿三年之喪。
李隆基準許。
三年期滿,李禕丁憂期滿複出,官拜左金吾衛大將軍,開始掌握軍權。
荊南武陵,五溪蠻族首領覃行璋作亂,李禕奉命前往討伐,生擒行璋,斬其黨三萬餘級。
邕州賊帥梁大海擁賓、橫等數州反叛。李禕再次出戰,生擒梁大海等三千餘人,斬餘黨二萬餘級。
瀧州首領陳行範、何遊魯、馮璘等聚徒作亂,陷四十餘城。陳行範自稱帝,何遊魯稱定國大將軍,馮璘稱南越王,割據嶺表。李禕、楊思勖率兵南下,平定瀧州之患,加封為信安郡王。
大唐疆域有十大節度使,但細分起來以四人名望最高。
裴旻當之無愧,西方稱雄。
張守珪立足東北十數年,不管局麵怎樣,確實也護住東北疆域。
他們兩人是老牌名帥。
而西南的哥舒翰與江南的李禕則是後起之秀。
哥舒翰一戰滅南詔,虎步南蠻。
李禕縱橫嶺南一帶,名副其實的江南守護神。
相比張守珪的拖拖拉拉,李禕的三戰勝得可是乾淨利落,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原來是信安郡王,公之威名,旻也是如雷貫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