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垂拱而治(1 / 2)

盛唐劍聖 無言不信 4894 字 6個月前

用一輩子來贖罪,看似嚴酷,其實已經很輕很輕了。

是李憲的過錯涉及一個皇帝的死,也就是李憲身份特殊才能申請到的待遇。

換做是彆人,早就滿門抄斬了,就算誅九族都不為過。

這也虧了李憲自身的人設完美無缺,辭讓太子之後,醉心音律,不過問朝局。

兼之裴旻現如今的威望風頭,一時無兩,這才將此事壓下。

李隆基的病故並未給唐王朝帶來多大的影響。

畢竟現在是太平盛世,天下思安,而李隆基在臨終前,再一次展現了他一代明君的風采,將裴旻、李禕兩位軍方大佬調來廟堂輔政。

李琰的即位,沒有任何的波折,順順利利的成為了大唐新君主。

皇帝去世,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繁雜。

因為家國大事,不可一日不處理。

故而曆代君王在身後事的處理上都很隨便的。

李隆基去世後的第七天就出殯了,軍國大事,不受喪禮的影響,尋常閒務,也是照常進行。

裴旻尚書令本就是文臣之首,而是太子繼位,輔政大臣的身份跟著生效。

這廟堂之上,裴旻更是一家獨大。

尤其是李琰,他有些碌碌無為,對於軍國大事並不上心,任由裴旻施為,恰是因為如此,唐王朝皇位的過繼一點動蕩也沒有。

這個時候的朝政,有點像《尚書·武成》裡的記載的那樣: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意思就是垂衣拱手,毫不費力,表示統治者什麼都不用做,卻能使天下太平,這是無為之治的最高境界。

儒家聖人稱道的政治環境,無形中在此刻實現了。

李琰什麼都不管,軍國重擔都壓在裴旻身上。

而裴旻武有王忠嗣、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一大票的武將為後盾,文又拉攏了宋璟、張九齡、杜暹、王晙為黨羽。

源乾曜是和事佬,對於裴旻唯唯應諾,李元紘自顧不暇,哪裡敢忤逆裴旻?

唯一能與裴旻叫板的李禕也為裴旻的人格魅力折服,儘心儘力的處理著長安京畿的軍製改革。

這種局勢下,裴旻幾乎等於是唐王朝的無冕之王,軍政令由他一言而決。

每一天都要處理著各種事物……

其實最開始。

文武百官還是將希望寄托於新帝的。

個彆有想法的文武大臣,一天到晚的拿著各種軍務在李琰麵前找存在感。

畢竟新皇帝新氣象,要是自己的才學得到了新帝的看中,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而且依照常理,新皇即位,他需要老臣鞏固穩定江山,也需要新臣來牽製老臣,來爭取自己的利益。

動此心思的大臣並不少。

結果!

情況很讓人尷尬。

諸多大臣興致勃勃的找上李琰。

李琰卻一問三不知,就算有些事情知道了,也不下結論,都會問一句“問過姑父沒有?”

裴旻這邊不同意,李琰絕不輕易的下任何命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