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插曲……工部、兵部搶人(2 / 2)

盛唐劍聖 無言不信 6838 字 7個月前

{ } 無彈窗 常浩這件事情並沒有徹底完結,還有一個小小的後續插曲。

常元楷得知兒子讓欺負了,想著賀知章一個小小的從六品敢欺負他這個正三品握有實權的大員,無論如何也要在麵子上找回這個公道。

而科舉的結果,也惹惱了幫常浩作答的崔湜。

崔湜出生於天下第一豪門……崔家,崔家自漢迄唐蜚聲延譽,聞人達士先後相望,無出其右。凡崔氏子弟,莫不以身在如此豪門為榮。在崔氏子弟眼中,崔家人的榮耀,甚至超過皇室。畢竟即便自有史記載起,國運最長的周亦不過八百年,而崔家的興盛卻超過千年。這千年來,崔家為相者竟不可思議的多達三十餘人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員四百餘人,堪為一時之盛,因此崔姓也被稱為“宰相之姓”。民間甚至流傳有“崔家醜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卻愁”的說法,可見崔家盛名。

崔湜作為當朝宰相,當今崔家最顯赫之人,自有超於常人的自傲。

既然應了常元楷的請求,崔湜便是衝著狀元去的。除了詩賦以外,經史、策問這兩科他都是一邊翻閱古籍一邊參考例證做出的解答。結果成績出來,莫說狀元,連榜都沒上,崔湜隻覺得自己的臉給打的生疼。

常元楷上疏彈劾,將賀知章告上了李旦麵前。

崔湜發動自己的心腹,展開了對賀知章的攻勢,說他科舉徇私。

麵對質疑,賀知章問心無愧,直接調出兩份卷子在朝堂上與群臣對質。

裴旻所作的《錦瑟》讓滿朝文武都為之震撼,即便是太上皇李旦,口中也念著:“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好詩,好句!隻憑此詩此句,裴旻之才,便可見一般,狀元之名,當之無愧。”

但真正引起巨大反響的還是治理黃河的束水衝沙法,工部侍郎陶彥一大把年紀,激動的涕淚縱橫的叩拜道:“陛下,老臣奏議,立刻依照裴旻提議,派人勘察地形,準備建立堤壩石料,木材束水衝沙,規避來年洪災。裴旻大才,可調我工部聽用。”

太上皇李旦動容道:“依愛卿所言,裴旻這束水衝沙的方法可行?”

陶彥萬分肯定的道:“可行!奇思妙想,字字珠璣。”

陶彥能夠做到工部侍郎這個位子,靠得正是在水利上的政績。先秦之後,荊襄境內的雲夢澤逐漸解體,江湖關係轉變,影響到洞庭湖的演變。漢晉以來,長江流域人口逐漸增長,墾殖活動強度增大,自然植被破壞嚴重,長江的含沙量開始增高。到了唐朝,長江中遊的水位上升過了警戒點,嚴重已經威脅到了荊襄一代的百姓生計。也因如此荊襄一地洪災泛濫,陶彥荊襄人氏,飽受洪災之苦,為治理洪災,苦心研究,嘔心瀝血,成果斐然。武則天時期,黃河決堤,損失慘重。名相狄仁傑將陶彥調入朝中,當任水部郎中,負責治理黃河。經過考察,他也發現治理黃河重在治沙,展開了黃河清淤行動,取得了極大的成效,因此晉升為工部侍郎,成為工部的第二把手。

李旦深深的看了陶彥一眼,深知他在水利上的權威,正想答應。

兵部尚書郭元振趕忙道:“陛下,裴旻於與邊患策問中直指我朝如今府兵弊端,遠見非凡。正如他所言國無強兵而不能威震四夷,四夷不懼則邊患不止……如此人才,用於工部,大材小用,不若調我兵部,臣有大用。”

陶彥氣急,怒瞪著郭元振道:“郭尚書這是何意?”

郭元振將頭一撇道:“為國求才,哪有什麼意思。”

陶彥怒道:“是我工部發現的人才,你兵部摻和什麼?”

郭元振不甘示弱的回道:“什麼叫你工部發現的,早在十天前,薛都督就跟我提起這個裴旻來了,說他是個人才,能夠奪回遼東遼西,有他一份功勞。隻是不知道他在哪兒,沒個準信,一直僵著。你不過嘴快,搶先我一步而已。”

“你……”陶彥話還沒出口,李旦頭疼的打斷道:“此事擱置,暫且不提。裴旻卻有大才,可依照規定,他還需經過吏部複試,才能確定去處。兩位卿家莫要爭了,免得傷了和氣。”

陶彥、郭元振不敢多言,彼此相互瞪了一眼。

李旦拍板釘釘道:“裴旻才略,朕覺得不必再論。狀元,當之無愧。至於常浩,粗心大意,確實不該,應當懲罰,然取消資格,是否罰得過重?從他的答卷也以可看出,此人才氣並不亞於裴旻。尤其是邊患這策問上,相比裴旻的激進,常浩的穩妥厚重,深得朕心。”

李隆基雖是皇帝,但隻要太上皇李旦臨朝,他還是如以往太子一般,位於皇位左側,聽李旦如此說,嘴角抽了抽,心底帶著幾分冷笑:重病重治,府兵製已經影響到大唐整體的軍事實力,還要穩妥厚重,拿什麼去跟吐蕃、突厥、契丹交戰……

想著近日李旦的態度,李隆基沒打算在此事忤逆他,心底卻道:我若掌握大權,那些老套墨守成規的章法都給廢了去……

賀知章見李旦依舊有意給常浩名位大急,他可不想在自己任期內發生讓一個廢材進入三甲這可笑的事情,毀自己的清譽。正想辯解,卻聽李隆基道:“父皇……”他瞄了一臉振奮的常元楷,雲淡風輕的笑道:“兒臣這裡有個想法,知貢舉已經取消了常浩這份考卷的資格,讓他收回成命,實在有些不妥。但科舉的意義是選才,錯失人才也是我大唐損失。不如恩威並施,懲罰不改,格外開恩,多加一場。孩兒代勞,另出兩題,由常浩重新考核策問,若他過關,自是榜上有名。若他發揮失常,隻能怪他自己所學不精。”

常元楷神色大變,想不到李隆基竟然在這關鍵時候將了他一軍。

賀知章大喜道:“臣複議。”

常元楷哪裡敢讓常浩複考,主動放棄了此次機會。

由此狀元及第人選抵定:狀元裴旻、榜眼盧澤、探花馮之,並且有朝廷出資,與三月三日,曲江設宴!

這則插曲,裴旻不但坐實了狀元的名號,他的名望也正式在朝野中傳開,隨著狀元的頭銜,整個長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