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勝負已定(2 / 2)

盛唐劍聖 無言不信 9160 字 7個月前

{ } 無彈窗 李隆範的話音落下,不遠處的左右萬騎營一陣議論,最終左萬騎營的營門先行開打,左萬騎使薛君故領著兩位偏將出營聽旨。右萬騎使馬旭見此也開了營門,不過他帶的人較多,足足有十人。

“末將薛君故恭聽聖諭!”薛君故見李隆範、李隆業、裴旻等人來者不善,也知宮中有變,但是萬騎的數量遜色羽林軍千餘人,外加毫無準備,真要打起來。吃虧的肯定是他,與其給以抗旨罪斬殺,不如老老實實的出來接旨。其後而來的馬旭也躬著身子,眼中有著駭然,外帶幾分不知所措。

李隆範老生常談的念著聖旨,聖旨裡的一字一句,他都能背誦下來,念得特彆順口。

這聖旨方落,馬旭身後的一名果毅不服的叫了起來道:“不可能,長公主怎麼可能造反?定……”他話還沒說完,頭卻不見了。

周邊皆露著驚駭之色,他們隻覺得劍光一閃,然後便見一具無頭的屍體站立著,猶自不倒,可見速度之快,約莫三個呼吸,屍體方才落在地上,咂起一片塵土。

這屍體倒下的短短三個呼吸的時間,周邊隻覺得有半刻鐘那麼長。

一時寂靜!

一滴血從劍尖流落地上,裴旻仗劍而立冷聲道:“太上皇親自頒布旨意,太平公主謀逆,證據確鑿,竟然有人質疑聖旨,該殺!”

裴旻一臉煞氣!

作為劍術名家,他出手偷襲的快與猛威懾力十足,幾乎沒有人反應的過來,給他偷襲的人已經身首異處了:看著一臉煞氣的裴旻,薛君故、馬旭一臉蒼白,尤其是馬旭。那說話之人叫許容,已經給太平公主收買了,是太平公主的人。這些天沒少在他麵前嚼舌根,為太平公主充當說客,眼瞧著李隆基皇位不保,而太平公主的勢頭越來越好,馬旭也漸漸動了心,雖未明確的給太平公主答複,但也做了暗示。隻要許他高官厚祿,右萬騎可以效忠太平公主。卻不想還沒有得到太平公主明確的答複,牽線的人就這樣在他麵前沒了腦袋!若麵前的這個煞星知道自己與太平公主的密謀,那一劍砍的是自己,自己躲得了?想到這裡,馬旭一陣頭皮發麻,隻覺得許容的下場就是自己的警鐘,若不做好當前的應對,下一個沒有腦袋的屍體沒準就是他。

心念於此,馬旭哪敢有半點遲疑,反正許容已死,他背地的勾當無人知曉,直接扯著嗓子高聲道:“萬騎馬旭領旨,願助太上皇、皇上討逆。”

馬旭已經表態,薛君故想著雙方的實力完全不成正比,隻能一並領旨。

李隆範大喜過望,先前他還覺得裴旻這一劍殺的有些草率,擔心會引起嘩變,卻不想效果如此之好,不免另眼相看。

有了羽林軍、萬騎的支持,也就等於有了與南衙禁軍對抗的資本,左右羽林軍加上左右萬騎共計一萬餘人,萬兵浩浩蕩蕩南下彙聚到了武德殿。

李隆基已經得到了竇懷貞、蕭至忠在南衙聚兵點將的消息,心中正是大急。南衙所掌控的兵力遠在羽林軍、萬騎之上,若讓竇懷貞、蕭至忠有足夠的時間調兵遣將,即便他們能夠儘起北衙之兵,也不一定有十足的把握。

在這危急關頭,得到了北衙之兵前來勤王相助的消息,李隆基自然大喜過望,李隆範、李隆業、裴旻一行人能夠在這短時間裡獲得全功,無疑是在一團亂麻的局麵中雪中送炭。

“太好了!四弟、五弟,你們真的是好樣的!”李隆基激動的無以複加,近乎手舞足蹈的道:“計劃出現了小小的變故,我隻是殺了岑羲、崔湜,卻讓竇懷貞、蕭至忠跑了。”

李隆範、裴旻神色一變,也知事情有些大條,這竇懷貞跑了倒無所謂,竇懷貞隻是中才,有本事卻缺乏獨當一麵的能力。蕭至忠則不一樣,作為太平公主的謀主,蕭至忠清儉刻己,簡約自高在文武中極有威望,而且行事果斷,甚有方略,他的逃出會在第一時間做出應對,對他們是大大的不利。

果然!

李隆基說了竇懷貞、蕭至忠在南衙聚兵的事情。

李隆基道:“好在你們在最短的時間裡收複了北衙禁軍,不然當真危險。我們先去控製長樂、承天、永安三門,將皇城內宮封鎖起來,隻要我們控製了皇宮,以皇宮的堅固,南衙禁軍想要破城,無異是癡心妄想。”

裴旻覺得過於保守,提議道:“我覺得我們可以激進一些,一味的守不是辦法。隻有表現的強勢,才能顯出我們才是正義的一方,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如陛下所說的那樣,控製長樂、承天、永安三門。另一路直接殺出去,若我估算的不差,現在外城兵將必然亂作一團,兵將聚集,人心惶惶。十六衛將軍對於蕭至忠的話應該不會全信,隻是礙於令法規矩,不得不聽命行事。隻要我們揭穿他們的真麵目,或是直接將他們斬殺,南衙禁軍未必敢反。”

李隆基眼睛一亮,心底卻有些遲疑。固守三門是萬全之法,能夠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裴旻說的雖然有理有據,但分兵出去會導致他手中兵卒緊缺,有守不住長樂、承天、永安三門的可能。

“陛下莫要猶豫,裴旻此計大善……”李隆基話還沒決定,郭元振氣喘如牛的走進了武德殿。

李隆基愕然道:“郭公怎在這裡?”他神色微變道:“莫不是大哥出了意外?”

郭元振斷斷續續的道:“沒,是有了意外……也未必不是好事,我在太極宮拐角處看見太平公主的儀仗了。”依照原定計劃,他是等候傳召的,已定李旦的心,但是太平公主就在太極宮,惡人先告狀已經失效。他留在那裡也沒有了意義,折回了武德殿,正好聽了裴旻的提議。

郭元振本是用兵能手,在這方麵無人可比,尤其是他緩氣過來後,更是滔滔不絕的道:“兵法雲:兵貴神速。北衙的兵與南衙不同,北衙的將領有調兵掌兵的權力,兵卒上下一心,如指臂使。而南衙宰相有調兵的權力,卻沒有掌兵的權力。換而言之,就算竇懷貞、蕭至忠有權力調動十六衛大將軍手中的軍隊,但執不執行,如何執行,是陽奉陰違,還是奉若聖旨,一切都看十六衛大將軍自己的意思。大軍逼宮,這可不是小事,十六衛大將軍就算得到竇懷貞、蕭至忠的命令,心中必然會有遲疑,不敢冒險。何況右驍衛將軍葛福順、左威衛將軍李仙鳧都是昔年響應陛下號召,誅殺韋後的功臣,跟陛下走的很近。他們或許不敢公然反對竇懷貞、蕭至忠,卻也不會出全力。我們真正的對手,隻有完全倒向太平公主的左金吾將軍李欽、右武衛將軍馮柏等人。隻要我們聲勢足夠,以我們北衙的力量,足以震懾南衙。殲滅李欽、馮柏,拉攏葛福順、李仙鳧等將,誅殺賊首,抵定大局。”

裴旻終究年輕,經驗善淺,固然有才智,但不及郭元振這般老辣,將一切思考的麵麵俱到,同樣的道理,由他說出來是有理有據,說服力十足。

李隆基不再遲疑,頷首道:“就依靜遠、郭公的意思行事……郭公,調兵遣將,是你的長處。左右羽林軍以及左右萬騎,皆由你來調配。”

郭元振也不拒絕,果斷下達了調派命令:左羽林軍控製長樂、承天、永安三門,封鎖內宮,右羽林軍左右萬騎率兵直攻南衙,若有遇到抵抗,格殺勿論,同時在出擊的時候,大勢宣揚太平公主的叛逆以及上皇旨意,讓十六衛大將軍心生忌憚,不敢擅自響應竇懷貞、蕭至忠的號召。

最後郭元振又特彆叮囑了裴旻一聲道:“皇上的安危大於一切,你的武藝最高,由你來護著皇上安危。”他這是在為裴旻考慮,裴旻協助李隆範、李隆業拉攏羽林軍、萬騎是李隆基兵變成功的關鍵,已經獲得天大的從龍之功。他年紀輕根基淺,這份天大的功勞,足以讓他消化好一陣子。餘下的功績分攤下去才是正理,若從龍之功過多聚在一人身上,這人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與長遠的發展反而不利。

裴旻也知這個道理,聽命行事。

一切正如郭元振預料的一般,竇懷貞、蕭至忠雖有調兵指揮的權力,但南衙禁軍真正的兵權是掌握在各自大將軍手中的。聚兵逼宮這種事情,關係太大,身居高位的諸衛大將軍怎能不慎重行事。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禁軍敷衍了事,尤其是在羽林軍、萬騎殺出宮城以後,諸衛大將軍更是約束自己的部下,開始盤算勝負,打算站位了。

南衙禁軍各懷鬼胎,而北衙禁軍卻身負從龍之功,雙方的士氣不可以用道理來計。

尤其是最先響應竇懷貞、蕭至忠號召的左金吾將軍李欽、右武衛將軍馮柏給左萬騎使薛君故、右萬騎使馬旭以及知右羽林將軍魏良擊潰後,葛福順、李仙鳧這些親近李隆基的十六衛將軍於內部舉起了反旗!

勝負已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