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東北邊帥 張守珪(2 / 2)

盛唐劍聖 無言不信 4041 字 6個月前

渤海國的締造者是大祚榮,是依附高句麗的粟末靺鞨部的族長。

粟末靺鞨是生活於粟末水流域的一個強大部落集團,與當時的東北亞強國高句麗關係很深。

總章元年,唐高宗派兵與新羅聯合滅掉了高句麗,此後為了防止高句麗政權複辟並有效控製高句麗遺民與臨近的靺鞨、契丹、奚等少數民族,強行將粟末靺鞨附高麗的諸多部落徙居遼西營州,而大祚榮的父親乞乞仲象就在這部分粟末靺鞨人當中。

大祚榮一家人在遼西營州生活了近乎三十年。

武則天一朝軍事本就不行,尤其是她越老越昏聵,對於東北的局麵處置失當,造成了營州之亂。

靺鞨人首領乞四比羽與乞乞仲象舉旗反武周,率營州靺鞨部眾東奔遼東。善於用兵的大祚榮借助天門嶺的複雜地形,合高句麗、靺鞨之眾,痛擊武周大軍,帶著以靺鞨人為主,高句麗人次之,並夾雜有少量的漢人、契丹人抵達了渤海,在東牟山建立的政權,自創其姓大氏,自稱“震國王”,建立震國。

大祚榮在建國之後立即遣使與突厥結盟,而且又通好南麵的新羅,巧妙地在強權林立的四鄰之間斡旋,在數年之間,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所屬人民囊括了了靺鞨、高句麗、漢、契丹、奚、突厥、室韋等民族成為東北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唐中宗複位,派侍禦史張行岌招撫大祚榮。大祚榮接受招撫,向唐朝稱臣,並遣次子大門藝隨張行岌入侍,留為宿衛。

李隆基即位後,遣郎將崔忻攝鴻臚寺卿,前往震國,拜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並且以其所統之地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後“渤海”成為震國的新國號,也就是渤海國。

渤海王大祚榮手段老練和平,而太子大武藝性子激進,更重視自主權。

唐朝東北和平,周邊小部落都開始依附唐朝,而不願意跟隨渤海國,直接影響了渤海的利益。

國與國之間,一但利益有了衝突,就算關係再鐵,也將步入兵戎相見的局麵。

雙方也漸漸有了摩擦,乃至於兵戎相見。

渤海國國王大祚榮、太子大武藝皆是一世人傑,幽州長史趙含章、薛楚玉等人皆不是對手。

張守珪到任後,整頓軍政,激勵將士,伺機主動出擊渤海國,頻頻取得勝利。

時勢造英雄,天下自然不會圍繞裴旻一人而轉動。

就在裴旻與吐蕃、突厥博弈,謀劃西域的時候,張守珪也一步步走下級軍官走到了營州都督,平盧節度使兼禦史中丞的高位,成為大唐在東北方的擎天玉柱。

李隆基也曾笑說:“西有靜遠,東北有元寶,朕高枕無憂!”

靜遠是裴旻的字,元寶自然是張守珪的字。也許是張守珪家裡窮,也有了這個喜慶的字。

就算李隆基的心情極差,麵對張守珪這樣戰功不菲的邊帥入京,還是隆重的親自接待的,親自設宴,命文武作陪。

在為張守珪,李隆基歌功頌德之際,張守珪也在宴會上向李隆基提了一個請求。

“陛下,平盧駐軍連連備戰,兵卒難免折損,兵器也耗損過快,臣申請補充兵額,更換淘汰軍備。”

李隆基不想在宴會上說著掃興的事情,直接讓兵部去辦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