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笑道:“聽賀侍郎說,陛下前陣子確實精神不佳,但最近月餘,也以好轉。臣實在高興,還多喝了幾杯。這一聽說陛下召見,馬不停蹄的就來了。”
李隆基舒心道:“靜遠有心了,朕也多時未見靜遠,甚是想念,這才讓人將你召進宮來,敘敘舊。”
聽了裴旻的解釋,他知道自己是誤會裴旻了。
不過李隆基是皇帝,身為皇帝,就算錯的也是對的。
隻有臣子向皇帝認錯,哪有皇帝向臣子道歉的道理?
李隆基自不會道歉,但他用行動表示自己的態度。
讓尚食局將膳食重新備上,又讓人去請李龜年他們,前來一並助興。
李隆基這莫名的火來的快,去的也快,一轉頭就跟沒發生了一樣,跟裴旻說起了西北的情況。
裴旻一五一十的說了,在之前他信中也曾詳細的介紹過西北的近況。
隻是書信終究不比當麵,很多細節方麵信中是無法一一道明的。
現在裴旻正在眼前,正好詢問詳情。
裴旻道:“現在涼州諸事皆上了正軌,隻要文教這方麵能夠大興,讓生活在涼州的那些夷狄也懂得忠君愛國。就如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等大將軍那般,將自己視為大唐的一份子,全心全意的為陛下效力,那就再好沒有了。剛剛在酒席上,臣還跟賀侍郎說了此事。賀侍郎說他兼任麗正修書院學士,此事可以幫上一點忙。”
李隆基重視文教,對於裴旻在涼州大勢推廣大唐文化的舉動很是認同,此刻見裴旻剛回到京城,在酒席上還不忘為國出力,念及自己無名之火,更是內疚了,說道:“此事何必拜托賀侍郎?朕現在就任命你為昭文館學士、麗正修書院學士,可隨意出入昭文館、麗正修書院,館院裡的藏書,任由靜遠挑選拓印。”
他頓了一頓道:“你這書館的思路很是奇妙,回頭寫一篇詳細的奏章給朕。朕與朝會上同百官商討,若是可行。朕在長安、洛陽,還有江南東北,在天下十一道,各建一個書館。以弘揚文教,推廣文化。”
裴旻有些喜出望外,忙道:“奏章自不用說。臣連夜寫出來……但是昭文館學士、麗正修書院學士,臣實在是無功不受祿。”
李隆基關懷的道:“靜遠一路遠來,必然辛苦。此事不急著一時……至於無功?靜遠若是無功,這滿朝文武一個個還不解腰帶上吊?一篇足以能與《出師表》、《勸學》相比的千古文章,一本育人成長的啟蒙奇術。常人得其一,以能傳唱千古,靜遠一人創其二,這錦繡文章,天下可有出靜遠右者?若非有規定,大學士以宰相兼之,朕都有心封你為大學士了……”
他想著《三字經》中的“傳至今,克大定,四方靖,乃大同”,心底就直樂嗬,對於裴旻那是讚不絕口。
裴旻都讓誇的有些臉紅,想著自己的官銜又加了昭文館學士、麗正修書院學士,也是暗自竊喜,這官銜不嫌多。
他們又說道封禪一事。
對於封禪之舉,李隆基想了許多,最近滿朝文武也在談論此事,有的說應該弄的盛大一些,有的說以節儉為上,眾說紛紜。
李隆基一時半會拿不定主意,也想聽聽裴旻的意見,問道:“對於此次封禪,靜遠可有看法?”
裴旻見李隆基問道了正事,想了一想,帶著幾分肅然的說道:“那就看陛下是想威震當代,還是名垂千古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