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0zw,最快更新盛唐劍聖最新章節!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時代的李家人特彆愛改名字,尤其是李隆基的幾個兒子。
李隆基的長子原名李嗣直,後來改名叫李潭,接著又改名叫李琮。
次子亦是皇太子也是一樣,最早叫李嗣謙,後來改叫李鴻,最後又改李瑛。
改來改去的,三子忠王就更好玩了,改名字就跟吃飯一樣,先叫李嗣升,後改李浚、李璵、李紹等,他最後的名字了解這段曆史的人,應該熟悉叫李亨,唐肅宗李亨。
史書上大多記錄最後的名字,故而一提李嗣升,裴旻一時間半刻未將他與未來的大唐皇帝聯係起來。
直到念及李隆基三子,裴旻才反應過來。
對於這個未來的大唐皇帝,裴旻的個人感覺特彆的不好。
李隆基是有毛病,毛病還不小,但是李隆基至少有輝煌過的時候,而李亨給裴旻的感覺就是陰沉多疑,充滿了負麵的情緒。
也許是因為李隆基壓迫的太狠,或者曆史上李林甫對他打壓的過於厲害。
李亨就如一條濕冷的毒蛇,隻有在關鍵的時候露出自己的獠牙。
曆史上他第一次露獠牙的時候,就是名動天下的馬嵬坡兵變。
因影視野史的各種美化,世人一部分以為馬嵬坡兵變是為了對付楊國忠,楊玉環,造反逼宮是為了大義。
其實李亨真正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楊國忠、楊玉環,他的手段要比當年的李世民更要狠辣。
李世民隻是殺兄殺弟,對於自己的父親還是留手的,而李亨卻是要李隆基死。
隻是整個計劃出了意外,李亨拉攏的陳玄禮在最後關頭,狠不下心來對付李隆基。
李隆基就算是最後身敗名裂,他對於自己信任的將軍還是極好的。
在最關鍵的時候,陳玄禮突然反悔,向李隆基效忠。
李亨功虧一簣,這也是李亨不敢入蜀的原因。
他這裡剛剛動了殺父的念頭,哪裡還敢跟李隆基一起入蜀。
逼不得已下,李亨另謀發展,在未得李隆基允許的情況下,擅自於靈武登基。
說句不好聽的,李亨這個皇帝位子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好在李隆基那個時候也是心灰意冷,默許了下來。
說真的,要是李隆基不認可李亨,李亨坐不穩他的位子。
當然這隻是內部奪嫡,並非是裴旻反感他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李亨實在太過多疑,以當時的局麵,李亨根本不用想回紇借兵,是他放著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這樣的大將不敢用,而用宰相房琯。
結果唐軍給殺的全軍覆沒,不得不向回紇借兵,並且承諾“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原本隨著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的崛起,短期內能夠平定的內亂,因為李亨的多疑猜忌,將軍權交給太監,導致了多次大敗不止,還遺留下了後宮乾政,宦官專權兩大弊端。
李亨繼位與危難之中,依照正常的劇本應該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可偏偏李亨反其道而行之,讓平叛的道路更加的險峻。
安史之亂之所以能夠平定,並非是因為李亨這個皇帝調度有方。
純粹是郭子儀、李光弼這兩個罕見的蓋世名將太過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