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寶藏(2 / 2)

抬龍棺 微胖大叔 5832 字 2024-03-07

我們幾個人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裡的疑惑。

我也踢了張辣子一腳:“我說了不是就不是,信不信隨你,反正你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什麼寶藏也好,凡是你知道的都要說,要是讓我們發現你有什麼隱瞞的,下場你自己明白。”

張辣子這才想起自己的處境,連忙拚命點頭:“我知道我知道,我全都說,我以為你們也是來這裡找寶藏的,看你們人這麼多,怕我搶不過你們,所以偷偷跟

著你們想要找機會先找到寶藏來著。”

“到底是什麼寶藏?我們怎麼不知道這裡有什麼寶藏?這裡不是九天玄女廟麼?哪裡來的寶藏。”

“你們這都不知道啊。”張辣子開口道:“難道你們來之前沒打聽過?當年湘軍的寶藏啊。”

“湘軍的寶藏?”我又糊塗了,於是開口道:“你繼續說,凡事你知道的都說出來。”

張辣子連忙竹筒倒豆子一般說出了一大串來。

原來這件事,還得追溯到當年,清朝末年的時代。

清朝末年中原紛亂不休,太平天國起義席卷全國,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名為天京。

太平天國在崛起過程之中,在神州大地上一路燒殺擄掠,也不知道收斂了多少財富,而且在定都南京之後,便頒布了“聖庫”這一條規矩。

這一條規矩,要求所有太平天國的軍民,都不得私自藏有財物,必須全部上交,“聖庫”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庫。為了能使這個製度很好地執行下去,太平天國製定了很嚴格的紀律。凡是私藏銀子超過五兩的,就會治罪,甚至會被處以死刑。

那麼“聖庫”到底藏了多少財寶呢?關於它的數額,曾混入天京城的清軍奸細張繼庚在給清軍江南大營統帥向榮的信中說,太平軍占領南京時,運了大量的白銀藏在“聖庫”裡,一共是一千八百餘萬兩,但幾個月後,就隻剩八百多萬兩了。而在相關的一些曆史文獻裡,也提到過張繼庚所說的“聖庫”。

1864年,被湘軍圍困多年的天京終告失

陷,太平天國滅亡。曾國荃帶領湘軍在天京城內如狼似虎般逐街逐巷地殺掠洗劫,其搜查的重點目標就是天王府和遍布城內的幾百處王府及其他官員宅第。

可湘軍雖然用各種方法撈儘了南京地麵的所有浮財,但卻始終沒有發現太平天國的所謂“聖庫”和傳說中天王府藏寶。為此,發了狂的湘軍在城內到處拆房、挖穴、掘塘,不惜掘地三尺,搜尋太平天國的“金庫”窖藏,曾國荃還下令放火燒了洪秀全的天王府宮殿。

為了查出太平天國藏寶的確切位置,曾國荃曾嚴審熟知天國內情的忠王李秀成:“城中窖內金銀能指出數處否?”但李秀成卻淡淡地回答“國庫無存銀米”、“家內無存金銀”。

後來曾國荃又親自提審了原太平天國負責掌管內務的夢王董金泉,希望從他嘴裡能知道一些藏寶的消息,但堅貞不屈的夢王在嚴刑逼供下雖幾乎變成血人,也沒有透露出半點有關財寶下落的消息。無奈,曾國藩最後

隻得奏報朝廷說,除發現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外,洪秀全天王府的窖金,一無所獲。中外紛傳的所謂太平天國藏寶之說不過是傳聞。

這是曆史上關於太平天國寶藏的說法。

但是曆史上的很多事情,都未曾記載在曆史書上,而是被淹沒在曆史的潮流中。

當年無數湘軍在天京城內挖地三尺,尋找聖庫。

其中有一隻湘軍,就是來自龍山縣。

那支湘軍在搜查的過程中,抓到了一個人,那個人乃是忠王李秀成之前的一名心腹親信,在城破之後偷偷潛逃,卻沒能逃脫,被人抓住。

當時軍士們在他的身上搜出了整整一大包的

銀子,而且全部都是印有“聖庫”官印的銀子。

軍士們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可能抓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線索。

經過一番審訊,那李秀成的親信招出,“聖庫”其實不止一處,而是分為十多處,每處都規模不同,分彆由當時太平天國的十多名骨乾成員分彆掌控位置,就是怕一朝戰敗,全盤皆輸。

而李秀成身為忠王,太平天國的前幾把手之一,自然也掌控了一處“聖庫”。

這名親信,就曾經秘密隨著李秀成一同巡視過,因此知道一處“聖庫”的位置。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湘軍雖然作戰勇猛,但是也不都是忠心不二毫無私欲,尤其是這群湘軍都是來自龍山,其中有不少少數民族的軍人,

屬於獨立的一支派係。

當時在湘軍裡麵,這種派係很多,明爭暗鬥也不少。

於是掌握了一處“聖庫”位置的湘軍們,並沒有把這個消息上報,而是選擇了私吞。

他們將那處“聖庫”找了出來,並且將裡麵的金銀全都搬了出來,為了避免被發現,他們將這些金銀交給那些在戰爭中殘疾,將要被遣回龍山的同僚手中,讓他們送回龍山,找個地方藏起來,等之後回鄉,再取出金銀來分。

這,就是張辣子口中,湘軍的寶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