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出門打獵,收獲是兩隻兔子,三隻野雞,外加一把寶刀。
這把刀一看就不是凡物,也不知是什麼材料打造而成,神物自晦,黑黝黝地比尋常刀劍相比暗了許多,刀身上反複鍛打形成的花紋層層疊疊,很是漂亮。
刀身中央一條血線若隱若現,也不知曾飽飲多少鮮血,刀型與平常的單刀區彆不大,隻是刀身長些,刀背也較厚,方才交戰,斬斷兩把鋼刀,卻未見一點損傷,楊康自幼喜好各種兵器,對這刀當然是愛不釋手。
這把刀是曹家偶然而得,家中直係子弟隻有曹啟一人習武,曹家主寵愛自己的幼子,便將此刀送給了他。此刀雖然造型拙樸,但鋒利無比,堅韌異常,是難得好刀,乃是先民大匠以隕鐵打造。
古人最早利用的鐵就來自隕鐵,隕鐵中往往還含有其他金屬,是一種天然的合金,不同比例的合金展現出來的物性有所不同,這種能打造成寶刀的當然是少之又少,乃是可遇而不可求之物。
楊康一路信馬由韁,在馬上觀察這把寶刀,不知不覺間已到了莊子門前,卻見父親楊林正領著莊丁訓練。
楊家的莊丁總數有千餘人,以楊家親族為骨乾。這些莊丁除了少數精銳,大多數都是不脫產的,要不然即使楊家再有錢,也養不起這許多人。
這些莊丁基本上都是從各家抽調來的丁壯,平時務農,農閒時訓練,有緊急狀況時,集合起來保衛家園,還有一部分精銳則負責莊中來往貿易的護衛工作,出門護衛商隊時有薪餉可拿,平時訓練也會分些糧米,其實算是個鄉民組成的自保組織。
此間居民以楊家為主,自然骨乾皆由楊家族親組成,中國幾千年來,鄉村社會的組織形式大抵都是如此。
因為莊子要有大事要做,現在組織起來的約有六百來人,騎丁二百,步勇四百,對外隻說是為了防止土匪報複,也說得過去。
楊莊主見小兒子馬上掛著野雞野兔從外麵回來,知道他定是又出去打獵遊玩了。
本以為自年前修煉道家內養功夫後,已經轉了性,現在看來童心未泯,還是小孩子一個。但想他不過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經有如此成就,當下心中釋然,讓莊丁頭目繼續領著大夥訓練,自己則將楊康叫到近前,一同來到主宅大堂之內。
楊康將今天早上的事情簡單向父親敘說了一遍,楊莊主眉頭微蹙,說道:“你雖然武力過人,但也要小心謹慎,如今大事未定,不要再生風波。”
楊康答道:“父親,我曉得的,所以才沒有取那紈絝的性命,隻殺了他一匹馬,以作教訓。”
楊莊主道:“好,你明白就好,這些日子還是要少出門為好。”
楊康答應了,將手中寶刀遞給楊莊主,說道:“奪了他一把刀,我看這刀不錯,借花獻佛,就送給父親了吧。”
楊莊主心中甚感欣慰,這小兒子是個武癡,對兵器向來喜愛,這刀又是他的戰利品,如今肯拿來哄他老子開心,甚是難得。
抽刀出鞘,一股寒意襲來,隻看外觀就是一把好刀,說道:“好刀,這刀定然價值不菲,他曹家主對這個兒子不錯呀,你把它搶了來,恐怕曹家主要肉痛幾天。”
楊康笑道:“小施懲戒,先收點利息。”
這時楊康想起一事,說道:“曹家那個教頭,叫做石敢的,挺對我的脾氣,武藝也不錯,到時候可以饒他一條性命。”
楊莊主道:“我們是良善之民,豪強間爭鬥,爭奪的是土地錢糧,等閒不會多造殺孽,戰陣之上,刀槍無眼,死了也就死了,破莊之後,自不會再殺人。”
楊康道:“父親,那些俘虜,審出個什麼結果沒有?”
楊莊主道:“都是些嘍囉和普通匪眾!背後的主謀沒人知道,不過來的都是哪幾夥土匪倒是查清了。”
楊康道:“都是塚中枯骨,以後一個個慢慢收拾吧!”
楊莊主道:“都好說,隻是那白眼狼張三向來狡猾,居無定所,不太好對付。”
楊康道:“兒子我最愛打獵,殺這些山豬野狼最在行了!”
楊莊主笑道:“你這孩子!”
接著又說道:“你這一仗打得漂亮呀!這幾天消息陸續傳回,鎮三山被你當場射殺,他的二當家也被你所殺,二人屍首被匪眾搶回,正在發喪,現在是三當家主持山寨;假和尚了空重傷,被部下救回,估計沒幾個月下不了炕;笑麵虎倒是全須全尾地回去了,可損失了不少嘍囉;獨眼狼損失不大;隻是那白眼狼不知去向。”
楊康道:“不急!反正現在也沒有工夫對付他們。”
爺倆又聊了一會家常,楊康辭彆了父親,自回後山。
楊家莊內平靜如常,曹家莊內如今卻是雞飛狗跳,那曹公子被楊康折了麵子,又受了驚嚇,心愛的寶刀也被奪去,回莊之後鬨罵不休,驚動了母親李氏,李氏見兒子如此模樣,心疼之下,也是又哭又鬨,讓人請老爺來給兒子做主。
曹家主將幾人叫來詢問了情由,心中更是氣悶,將他們幾個廢物、混蛋的臭罵了一頓,轟了出去。看著曹啟母子二人在那裡哭鬨咒罵,心中愈加煩亂,嗬斥了幾句,這娘倆已經被寵壞了,根本不怕他,結果招來了更猛烈的哭鬨,隻好坐在一旁生悶氣。
曹莊主年近五旬,和楊莊主年齡相仿,兩家比鄰而居,又多有爭端,素來不睦,向來互相爭強,無論什麼都要互相比量一下,兒女是否出息自然也在其中。
前數兩千年,後數八百載,世間做父母的比拚兒女都是常態,二位家主自然也不能例外。
曹家主的正妻隻生了兩個女兒,楊家主的正妻卻接連生了三個兒子,曹家主已然輸了一陣。
幸虧側室肚皮爭氣,給他生了兩個兒子,曹家主算是扳回一局。
比較兩家的兒子們,楊家長子讀書有成,次子也在太學讀書,眼看著前程也定是不錯的,曹家大兒子書讀得也可以,所以曹家主費了挺大的力氣,將他安排去了中都太學,可就算這個兒子以後前程超過楊家的兩個兒子,但一個對兩個,也最多算個平手。
還有就是兩家都還有個小兒子,這兩個就沒法比了,自己小兒子不愛讀書,曹家主原本也沒太在意,有大兒子讀書做官,以做家族屏障,小兒子在家打理家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這小兒子被嬌慣得不成樣子,眼看是難成氣候了。而對麵楊家的小兒子,雖說年幼調皮,但據說武藝高強,足可護佑家族,前日一戰更是初現崢嶸,單槍匹馬殺得眾匪大敗虧輸,使得自己一番算計付諸流水,這眼看著是又輸了一陣,看現在小兒子這情形,是很難扳回這一局了。
曹楊兩家是這盆地中唯二的兩家大戶,自來就相互攀比得厲害,自兩家在此開門立戶,就一直爭鬥不休,既為意氣也為利益,楊家占據了沂水兩條支流的上遊,曹家在用水上沒少受氣,曹家占據了水路的出口,楊家向外運送貨物,也沒少受曹家的擠兌。
從前兩家算是旗鼓相當,勢均力敵,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但最近這幾十年以來,曹家就漸漸處於劣勢的一方了。
正隆朝楊家那邊從外邊逃來了許多破產的親族,當時的楊家家主,竟然全部予以接納。
當時曹家的家主是自己的父親,父親當時還嘲笑對麵楊家老家主,說他將這麼多窮親戚都收攏在莊子裡,就算是吃,也得給他們家吃窮了。
開始那幾年,楊家確實是過得很艱難,可是人多力量大,無論是經營工商還是開荒種地,靠著人多,楊家都搞得頗有聲色,逐漸恢複了過來,漸漸超過了自家。
自那之後,兩家比拚自家就再沒占過便宜,尤其是在武力爭鬥中,更是吃了幾次大虧。
後來得知,當年趙開山起義反金,軍中曾有一支以楊姓人為主的隊伍,是這處楊家在外的親族,戰力強悍,屢立戰功,後因遭到排擠,逃到此處,那些人都是戰場上見過血的凶徒,自家怎能抵擋。
兩家爭強鬥氣,百餘年來那是一日也沒斷過,但要說將對方滅了,趕出這盆地,兩家倒是都沒想過,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因為兩家都沒有那個實力,尤其是曹家現在處於劣勢,就更不敢想了。
去年白眼狼張三到訪,說是有位大人物要出手對付楊家,知他曹家素與楊家不睦,希望能聯合起來一同滅了楊家,盆地內這處莊子交給曹家攻打,利益歸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