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道:“孝道固然重要卻不可過於盲目,如長孫順德這般長輩不尊也罷。”
李治連連對兩人點頭稱是。
為了轉移話題他開口對房玄齡三人說道:“眼下大唐的煉鐵工坊已經有多處完成了改造,學生想來鋼鐵產量已然足以供應軍隊所需。”
房玄齡點頭道:“確實如此,眼下供應民用的鋼鐵已然不少,鋼鐵的價格也下降了很多。”
李治道:“學生以為既然民用的鋼鐵出現了增長,不妨組織人手研發一些民生用品,以便讓百姓們真正感受到便利。”
房玄齡問道:“不知殿下有何具體想法?”
李治道:“學生想先從農業器具入手,提高百姓們的耕種效率。”
長孫無忌道:“司農寺於此方麵或有些經驗可以借鑒,殿下有何想法不妨與之探討一番。”
李治聽了之後點頭答應了下來。
他原本不想過早的改變大唐現在的農業狀況。
在他看來大唐現有的土地養活不足千萬的人口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然而隨著他對唐朝社會的了解不斷加深,卻發現此時的糧食產量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其中一點,大多數百姓手中的農田都不是多麼肥沃,因為好的農田都集中到了皇室以及各地官員和世家地主等少數人手中。
再加上百姓們的產出還要每年拿出很大一部分交稅,這就使得百姓們手中並沒有多少存糧。
一旦趕上連年的災禍,百姓們的生存很快就會遇到威脅。
而到了那個時候就很容易被有心人挑撥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
讓李治決定改善農業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點。
那就是他對現代農業的很多事跡都很熟悉但是卻並不具備這方麵的知識。
因此他隻能先將這些想法提出來,然後鼓勵從事農業生產的廣大群眾自己對這些方麵進行探索。
司農寺是一個和兵部同等重要的部門。
司農寺卿名叫張儒,是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與他一同迎接李治的還有少卿柳惠,年紀與他相仿。
雙方見禮以後李治首先開口道:“本王此來是有些關於農學的想法想要與張大人討教,還望大人能夠不吝賜教。”
張儒道:“晉王殿下說笑了,臣等早聞殿下博學之名,今日能得殿下指點實乃幸事。”
雙方一邊說著一邊進入到了張儒的公房,張儒馬上請李治在主座上入座。
李治一邊入座一邊直截了當地開口道:“張大人,眼下大唐的鋼鐵已有很多可以供應民用,不知大人可有何想法將之用於農業?”
張儒聽到此話有些慚愧地說道:“殿下恕罪,臣等對此尚無打算。”
李治擺手道:“眼下鋼鐵產量也隻是剛剛開始充裕,大人未作準備也是情有可原。”
張儒再次開口道:“多謝殿下體諒,臣屬實慚愧。”
李治道:“司農寺主管農業,不知是否留有一些農具?本王想要見識一番。”
張儒道:“殿下來得正是時候,司農寺剛從河北道發現一種新式耕犁,如今正打算推廣全國。”
李治“哦”了一聲開口道:“還請張大人帶本王鑒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