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印刷術 糧價的較量(2 / 2)

如同眾人所料,李治的這次加封果然又在朝中引起了轟動。

其中感受到最大壓力的就是太子李承乾和李泰兩人。

李承乾已經決定暫時放棄自己一直喜歡的武功,兵法,轉而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治國理政方麵。

而李泰則是招募了更多的人手,想要加快地理書籍的編纂。

他到現在依然惦記著和李治比拚一下文學。

隻可惜接下來的時局卻絲毫沒有給他半點機會。

隨著眾多災民的不斷消耗,朝廷的存糧已經快要不足。

李治便開始讓人到各地去收購糧食。

此時各地的糧價都已經漲了不少。

其中長安城的各大糧商更是統一將大米的價格訂到了每鬥一百五十文,比之前翻了一倍。

不但如此,這些糧商居然將最便宜的粟米賣到了九十文一鬥,整整比之前翻了將近三倍。

這些糧商的背後都有各大氏族的身影,他們都非常清楚眼下朝廷的處境。

因此他們一致決定要趁此機會狠狠地賺上一筆。

順便報複一下朝廷對他們的打壓。

開始的時候李治並不想搭理這些糧商,他準備依靠從其它地方購買的糧食來維持安置點的生活。

然而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自己嚴重低估了這些氏族的影響力。

他們居然控製了全國的糧價。

各地傳回來的消息全都差不多。

雖然糧價要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如果算上運輸成本,價格和長安城內也相差無幾。

就連一些明明高產的地區糧價都高的有些過分。

這就讓李治有些接受不了了。

合著你們這些氏族是打算聯起手來向朝廷示威是吧。

既然如此那就彆怪本王不留情麵。

本王就讓你們見識一下什麼叫做價格戰。

於是他馬上命令派出去的那些人直接轉向當地的寺廟和百姓去收購糧食。

價格直接參照最初的市場售價。

同樣是花錢,本王就將這些錢全都花在百姓們的身上。

於是原本出現在各個城池中的收糧隊伍僅在一夜之間就轉移到了鄉村。

他們給出的價格也迅速的吸引了一些擁有餘糧的百姓。

很快收購工作就取得了成效。

一車一車的糧食被直接運往京城或是最近的航運碼頭。

收獲最大的是前往寺廟中收購的隊伍。

寺廟的良田本來就多,與氏族的關係惡化以後他們設在各地的糧鋪又受到了氏族的打壓。

因此各大寺廟手中的存糧都有不少。

如今朝廷主動上門收購,雖然在價格上遠遠不如糧鋪的售價高,但是需求的數量卻是普通百姓們遠遠無法比擬的。

將糧食賣給官府既顯得自己支持了朝廷,又為自己清理了大量的庫存。

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平時要到哪裡去找?

於是當第一批從外麵購買的糧食出現在長安城內的時候,那些黑心的糧商一下子就傻了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