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雖然被大臣們擺了一道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他太多的心情。
原因就是李治剛剛將年底的分紅給了他。
鍋爐這東西銷量雖然不大但它的利潤實在是太高了。
售價五千貫的小鍋爐所用的鋼材也就是一百五十斤左右。
這些鋼材和加工費加在一起也不過兩貫錢多一點。
就算加上配套的管路和幾組鑄鐵的暖氣片也不過三四貫錢的成本。
這樣的鍋爐一般都會被用在那些有錢人家的客室。
那裡的麵積太大而且又經常人來人往因此一般的蜂窩爐根本就滿足不了供熱需求。
再往上就是售價八千貫和一萬貫的鍋爐。
這樣的鍋爐是用來給大戶人家的後院供暖的。
一般能滿足幾百到上千平米的供熱需求。
具體怎麼安裝就要看這些人家裡娶了幾房小妾了。
年前這段時間李治一共賣出了五十多套鍋爐,加在一起收入了三十多萬貫。
李治直接將其中的十五萬給了李世民,這讓他美得連做夢都能笑醒。
這兒子沒白疼啊!
自己一分錢沒花就白得了五成乾股不說,分紅還給得這麼痛快。
十五萬啊!這可是和自己私庫裡麵的錢差不多了。
這才剛剛開始就能有這麼多,那這一年下來得有多少?
李世民在掰著手指頭算錢,其他的許多人也都和他差不多。
絲綢生意李治隻留了四成股份,其他的全都被他半賣半送地給了彆人。
李治的目的隻是為了拉攏更多人來分擔可能來自氏族一方的壓力。
因此他當初募股的時候並沒有專挑和自己走得近的那些人。
他給了朝中所有高層們一樣的機會。
其中也包括李承乾,李泰以及侯君集等人。
因此到最後絲綢生意的股東一共有三十多人。
平均每人都能拿個百分之一,二。
這一次分紅李治給了他們每人一兩萬貫。
這可都是現錢,比那些絲綢,糧食之類的等價物可實在多了。
因此在年底的這幾天李治每次見到這些人都能換來一張真誠的笑臉。
就連一直針對李治的侯君集都難得地對他客氣了起來。
李世民高興了,辦事也變得大氣了起來。
到了春節這一天他直接安排長安城的百姓們三日聚飲。
這一下可把長安城的百姓們高興壞了。
這一年長安城的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不少的好處。
先是商業的繁榮使得一些商家多賺了不少。
隨後又有李治帶動起來的手工業也使很多普通百姓有了更多賺錢的機會。
還有可以分期付款的蜂窩爐讓他們在冬天不用再受凍。
再然後就是長安城的道路全都修成了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