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所擔心的問題其實已經發生。
太子已經不止一次地對身邊人抱怨過李世民對李治的偏愛。
除了太子以外越王李泰也在忌憚著李治。
張阿難甚至已經了解到年前的那次文人大賽裡麵就有李泰的插手造勢。
不過這些事情他都不能說,不然的話肯定會給李世民帶來極大的煩惱。
關鍵是這些煩惱李世民可能並沒有辦法解決。
除非他舍得浪費掉李治的一身才華。
張阿難的反應很快,他隻是稍一猶豫就開口說道:“陛下,自古能臣良將必遭非議,但又有幾人真正做出逾越之事?”
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問題,而是利用反問先打消掉李世民自己的顧慮。
先不說李治平時對他們這些下人都不錯,單論李治對朝廷的貢獻就足以讓他成為一個能臣。
李治的年紀還小,未來還有足夠的時間讓皇帝去考慮對他的用途。
又何必現在就去考慮打壓李治的才華呢?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又點了點頭。
他是一位頗為自負的帝王,在他看來隻要自己的能力足夠就可以完全掌控朝中的所有大臣。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李世民的手下可以說是良臣無數,猛將如雲。
如今又有哪個能翻得出他的手掌?
因此李世民就開始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認為李承乾如果能有他的一些能力同樣也能容得下李治的才乾。
想到這裡他便將心中升起的那一絲擔憂放下,安心地開始處理政務。
李治離開太極殿以後先去分彆拜見了長孫皇後和太上皇。
離開皇宮以後他馬上又找到了李愔。
他要和李愔商量一下接下來要準備的壽禮。
今年這件事還真有些不好辦。
常見的那些珠寶玉器李治平時就沒少往宮裡送。
今年又沒開發出什麼新奇的商品能夠拿出來送人。
因此他們倆商量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最後逼的李治實在是沒有辦法隻好親自跑到了長安城的東市。
他想要在這裡看看是否有什麼稀奇的東西能夠作為禮物送給李世民。
正月裡的長安城天氣已經暖和了很多。
不過仍然能看到一些家境不錯的人穿著羽絨服在市場裡轉悠。
羽絨服並沒有如同李治預想中那麼快便開始全麵地普及起來。
一方麵是由於家禽的消耗量並不是很大,因此一般人也收集不到如此多的鴨絨和鵝絨。
另外一點就是目前適合製作羽絨服的麵料還隻有絲綢。
這也是一般的百姓無法消費的物品。
李治知道這種情況不能心急,一切等到大唐的物質豐富之後都能夠解決。
李治帶著劉安,柴龍和段師子三人幾乎逛遍了都市裡的珠寶店也沒能找到一件讓他滿意的商品。
這主要是因為唐朝的朝貢製度使得一些最頂級的珍寶早已經被設在各地的市舶司搜刮到了宮裡。
李治有些失望地離開了東市,轉身又前往西市想要到胡商們的居住區去看看有沒有什麼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