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作監裡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學習李治編寫的那些書籍。
他們的理論知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想要將這些理論變成實踐還需要像李治這樣不停地給這些人布置作業。
目前李治還需要幫他們畫出圖紙讓他們動手製造。
等到過些日子李治就會隻提出要求,讓他們自己去設計機械解決問題。
書本上的東西終究是死的,隻有真正動起手來才能讓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
李治深知自己並不是萬能的,今後的很多科技他隻能提供方向上的指點。
想要實現這些科技隻有通過更多人共同研究才能取得突破。
當李治離開將作監的時候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柴龍和段師子兩人也早已經帶著十幾名王府的護衛等在了外麵。
李治對他們道了一聲辛苦之後便安步當車的向著王府走去。
一路上他還在想著接下來要如何才能讓更多人接受自己所開創出來的這些專業。
這些專業想要吸引那些家境優越的士子們是不可能的。
他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取功名進入朝廷當官。
而李治的專業暫時還滿足不了他們的目標。
想要讓那些窮苦百姓家的孩子學習這些也很難。
畢竟眼下還沒有任何一個學生通過學習這些知識而提升了自身的階級地位。
這就使得那些百姓看不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好處從而不願意浪費自己家的一個重要的勞動力。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幸運的是如今他已經開始有了進展。
安置點裡的那上千名孩子就是他培養的第一批人才。
這些人就是他發展工業的第一塊基石…
今年來長安趕考的學生低調了很多。
主要原因就是去年的那場文人大賽讓這些外來的學習們深刻地認識到了他們與京城學子的巨大差距。
先不說李治包攬了所有項目的魁首。
便是國子監中的很多學子也要比這些人高明不少。
因此即便今年仍有一些人吵鬨著想要再組織一場大賽也已經是應者寥寥,完全壯不起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