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治是龍騎軍的實際領導但是他這麼小的年紀李世民可不放心讓他跑去戰場。
人家都是有事弟子服其勞。
到了李治這裡卻反過來讓他的老師替他上了戰場。
宣布完這項任命以後。
李世民為了平衡其他武將的情緒又安排秦瓊帶領著一些人到吐蕃邊境布防。
以免吐蕃大軍趁亂插上一腳。
侯君集由於明確地提出了反對意見所以此次他隻能留下來和戶部尚書王珪一起籌集糧草。
根本就沒有其他表現的機會。
一眾將領想要搶功的心情都比較迫切。
所以僅僅十日之後李靖便帶著十萬大軍匆匆出發了。
原本眾將都以為這樣的速度已經足夠快。
結果眾人剛剛走到半路就遇到了李大亮代為轉交的第三封捷報。
這一下可把尉遲敬德等人給急壞了,照這樣下去他們這些人到了吐穀渾豈不是將要無仗可打?
於是原本已經很快的行軍速度在眾人的催促下不得不又加快了幾分。
李靖大致的估算了一下龍騎軍的進攻速度以後馬上就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那就是以大軍的行進速度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趕在龍騎軍下一次行動之前趕到戰場。
於是他果斷地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輕騎快馬前往涼州城。
他要趕緊通過李大亮告訴龍騎軍一定要放緩對吐穀渾的進攻。
不然的話他和李治兩人以後可就真的不好做人了。
此時蘇烈和契苾何力兩人的聯軍已經趕到了赤水源。
然而讓他們有些遺憾的是原本應該在此地駐紮的吐穀渾大軍此刻卻並未看到身影。
留下來的隻是少量負責照顧戰馬和牛羊的雜役和一支不足五千人的看守部隊。
經過龍騎軍的偵察確定這裡的主力部隊已經進入到了百裡外的那座城池進行修整。
兩人商量了一下之後決定暫時先不理會這支敵軍以免出現意外從而打草驚蛇。
他們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兩支軍隊都是輕騎兵,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製造大型的攻城器械。
並且龍騎軍的戰鬥風格也完全不適合進行攻城作戰。
非要強攻的話即使能夠取得一些突破恐怕自身也會出現大量的傷亡。
這是蘇烈不能承受的損失。
同時也是李治多次強調不允許出現的事情。
除此之外敵人駐紮在牛心堆的另外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也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即便他們輕鬆地占領了這座大營並且也有機會將敵人的主力吸引出來。
但是敵人這兩支軍隊之間的距離也有些太近了。
萬一敵人的主將謹慎一些,在自己沒有把握打敗唐軍的情況下派人通知了另外那支軍隊。
那麼他們的聯軍很可能就會麵對敵人三萬多騎兵的圍攻。
到時候在正麵作戰的情況下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戰勝敵人的。
枯燥的等待讓兩支軍隊都感到有些無聊。
同時他們所攜帶的食物也在快速地消耗。
僅僅幾天之後蘇烈和契苾何力兩人就已經失去了耐心。
就當他們準備孤注一擲的時候涼州都督李大亮派出的信使卻剛好及時地趕到了這裡。
蘇烈兩人從李大亮帶來的信件中接收到李靖的命令之後頓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