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布局 晉王閣開業(1 / 2)

剛剛進入城門李治就感覺周圍似乎突然安靜了下來。

寬闊的街道上似乎看不到多少行人,也看不到太多華麗的建築。

最讓李治感到奇怪的是這裡的百姓們似乎都隻住在靠近城門的地方。

就連專門為外國商人開辟的番坊都沒有什麼人居住。

李治沿途所能看到更多的反而是接連不斷的各種衙門公署以及兵營。

似乎這座城池就是專門為官府和駐軍所建的一般。

李治帶著滿心的疑惑跟著黨仁弘來到了都督府,發現這裡建得倒是非常奢華。

黨仁弘安排了一桌豐盛的海鮮大餐來招待李治和隨行的蘇烈張磊等一眾將領。

其中薛禮這個年輕的小將最為引人注目。

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就能座上中郎將的官位,這在整個大唐都是不多見的。

李治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過新鮮的海鮮,因此這頓飯吃得倒是非常儘興。

隻可惜這個時代的烹飪技術實在落後。

因此菜品的做法有些單一,除了簡單的蒸煮以外便再也沒什麼了。

吃過飯以後李治便迫不及待地向黨仁弘詢問起了嶺南道的具體情況。

他首先對黨仁弘問道:“黨大人,眼下嶺南各族對我大唐統治可有抵觸?”

黨仁弘道:“啟稟殿下,眼下嶺南情況尚可。”

說完這句之後他又將嶺南的大致情況講述了一番。

總體來說廣州附近地區由於商業發達因此人口較為稠密。

官員的任命也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而其他各州則多半由當地的大族或是一些部落獨自治理。

各個部落雖然經常互相爭鬥但是對於朝廷的命令倒是不太抵觸。

不過由於交通條件的限製使得這些地區的人口難以流動。

因此朝廷對當地百姓的影響力要遠遠低於當地的世家大族。

經過一番深入的了解之後李治的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方案。

他準備先從朝廷把控牢固的廣州附近開始一點點向外延伸發展。

李治的發展方向有兩個。

其中一個是發展輕工業和手工業。

利用這裡的人口願意經商而不願意耕種的特點促進商業的發展。

另一個方向則是利用那些即將到來的俘虜,讓他們開墾土地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

這裡的農業發展潛力巨大,李治有信心在幾年之內讓整個嶺南道的糧食產量翻上一番。

李治利用了幾天時間,將附近的各個區域全都轉了一遍。

然後在廣州城外購買了一大片荒地。

他要在這裡複製一個工業園,將水泥工坊,建材工坊和玻璃工坊以及化妝品工坊全都建立起來。

之前他聯係過的那名天竺商人到現在都還沒能找到橡膠樹。

因此他要在這裡繼續聯係天竺商人讓更多的人來幫自己尋找。

他還在靠近繁華地段附近購買了一片土地,準備在這裡也興建一座晉王閣。

隨著全國的煉鋼廠逐漸完成了升級改造,眼下大唐的鋼鐵已經可以大量地供應給普通的百姓。

因此李治現在根本就不愁沒有材料可用。

他雇請了大量的工匠幫他建設工業園和酒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