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思索了一番開口道:“張亮之才恐難以擔當水師重任,朕欲將之換下,諸位可有人選?”
提到這件事眾人便動起了心思。
水師的用途他們都已知曉,乃是為了守護大唐的水上商路。
而李治早在很久之前便已經將其中的利弊闡釋得一清二楚。
因此在場的眾人有很多都已經開始暗自布局。
可以說隻等水師成軍,商路開行這些人便都將從中獲益。
因此水師的戰力如何將直接關乎這些人未來的收入問題。
而能夠給水師帶來強大戰力的將領除了從龍騎軍中選拔又哪裡還有合適的人選?
總不能讓尉遲敬德等一眾老將親自過去主持吧?
再者說了,這龍騎軍眼下可是直接聽命於皇上,而且還是由晉王代管。
其中將領未來的前途早就已經注定無可限量。
這時候如果不趁機推上一把可就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個交好的機會。
而是很有可能會不小心就將人家給得罪了。
於是包括侯君集,尉遲敬德,程咬金等武將在內都毫不猶豫地讓李世民自己從龍騎軍的將領中提拔人選。
於是事情的後續發展便如李治預料中的一般由張磊接替了張亮的職位。
對於張亮的安排李世民的心裡自然早有預案。
看在張亮是秦王府老臣的份上李世民並沒有過多地責難他。
隻是通過調職的方式來提醒張亮要將心思放在工作上,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
張磊接手了水師以後李治自然也要投桃報李。
於是他讓張磊將程處默提拔起來,直接接替了那名被處斬的都督。
除此之外他還讓張磊親自寫了一封奏折,申請從各衛之中選拔空缺的六千水師兵員。
這波操作下來尉遲敬德等軍中主將全都滿意地暗自點頭。
可以說這次相距千裡之遙的利益交換讓各方都獲益匪淺。
如果再算上之前查處腐敗案時借機掌控的廣州府兵的話龍騎軍就已經基本掌控了廣州城附近的所有軍隊。
這無論是對於李世民還是對於李治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對於最近的李治來說好事遠不止這一件。
之前播種下去的水稻也已經開始陸續成熟。
以眼下廣州的氣溫來看這些稻田還有機會播種下第二次。
不過李治考慮到這些稻田都是剛剛才開墾出來,於是果斷地放棄了二次播種的想法。
他讓司農寺的官員們帶領著一些人一邊收割稻田一邊翻耕土地。
之後又在翻耕完的土地上追施了一遍農家肥。
他準備等到來年春天先種上一波早稻然後再根據情況看看能不能種上一波晚稻。
無論如何如今土地有了收獲就能給朝廷減少很大的壓力。
假如這六萬人能夠在明年實現糧食自給自足那麼李治相信這些人再也不會生出反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