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他們這些久混官場的老油條來說可就剛好相反了。
原本大家的位置都已經固定,各自的發展方向也都有了明確目標。
隻等混夠了資曆自然就能慢慢的提升品級。
大家有了這種默契以後工作上自然就形成了一種潛規則。
大家默契地在私下裡分潤著各自該拿的利益。
同時也安排好了出去立功的順序。
然而如今的情況突然有了變化。
一些原本不屬於這個圈子裡的人突然間就冒了出來並且一上來就得到了重用。
最主要的是這些人還都是來自李治一方的勢力。
讓眾人最為無奈的是,這些人立下的功勞全都不小。
讓他們想要阻止李世民的封賞都找不到正當的理由。
其實這些大臣們不知道的是眼前的情況正是李世民故意為之。
他剛剛繼位的時候大唐的國庫空虛朝中根本就供養不起太多的官員。
因此他不得不裁撤了許多冗餘的官員,以此來減少朝廷的開支。
但是如此一來就使得這些剩下的官員因為失去了競爭而變得地位十分穩固。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自然就沒有了緊迫感從而嚴重影響了辦事效率。
剛好這時候李治和李愔兩人培養的那些人才開始嶄露頭角。
因此李世民就趁此機會對他們大肆封賞。
一來是為了鼓勵這些人。
二來則是用這些人來給這些老牌朝臣們製造一些壓力。
醫學院眾人返回長安城以後馬上就得到了豐厚的獎勵。
與此同時他們也帶回了詳實的對比數據。
因此李治和孫思邈兩人馬上就一同找到了李世民,向他提出在全國進行創衛工作。
這可是一件大事。
特彆是在剛剛發生了一次嚴重的疫情有了充分的數據支持以後更加值得討論。
因此李世民在第一時間就將幾位重要官員召集到了禦書房。
李治將他和孫思邈兩人的想法向眾人介紹了一下。
王珪聽完以後首先開口問道:“不知殿下心中可有預算,此事執行起來需花費多少金錢?”
李治道:“此事關乎我大唐百姓之生死,更是我大唐人口發展之關鍵。
縱使花費再大也應及早開始推行。”
王珪道:“但我大唐國庫如今並不充盈,且修建通往西域之道路尚需花費不少。”
李治道:“本王以為如今朝廷解決問題之法過於局限,很多事情都不懂變通處理。”
房玄齡開口問道:“不知殿下此言何意?”
李治道:“朝中每遇重大項目首先想到的便是由國庫出錢解決,卻從未想過還可利用銀行。”
魏征道:“貸款利息如此高昂,沒有明顯收益如何利用?”
李治道:“修建道路,開挖運河雖看不到明顯收益但對我大唐的商業發展卻是有著極大助力。”
眾人聽了李治的話以後點了點頭。
李治繼續說道:“商業發展起來國家的稅收自然增加,這豈不就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