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女不靠嫁(32)(2 / 2)

王媒婆那描述得跟金疙瘩似的,那麼喜歡的話,就她自己嫁了吧~

……

直到人在市集內,站在貨攤前的時候,薑秋澄才對自己上崗開工,有了一些實質性的感受。

熱鬨的市集總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陽光斜照下,金色的光芒灑在青石板的街道上,映出斑駁的光影。

街道兩旁,各式各樣的攤位琳琅滿目,五彩斑斕的絲綢、晶瑩剔透的瓷器、香氣撲鼻的小吃,都吸引著過往的行人。

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悠揚婉轉,顧客們穿梭在攤位之間,討價還價的聲音不絕於耳,笑聲和談話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市集獨特的旋律。

空氣中彌漫著各種香味,烤魚的鮮香、糖葫蘆的甜膩、酥麻餅的焦香,這些味道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令人垂涎的味道。

薑秋澄看著自己麵前的茶葉,陷入了沉思,跟其他的商品比起來,這茶葉還真沒那麼好賣。

相較於口味鮮明,特點突出的街頭美食,茶水的味道要寡淡溫和一些,需要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其香氣和口感。

而小吃食物往往具有鮮明的口味和口感,如甜、鹹、辣等,能夠迅速刺激味蕾,滿足人們的口感需求。

並且茶葉是要通過衝泡後才可以進行飲用的,普通人在市集閒逛的時候為了滿足口感需求,會更傾向於選擇小吃食物。

更彆提在某些地區和文化中,茶可能並不是主要的飲品選擇,不過現在嘛……

薑秋澄環視周圍一圈,看著大家夥相差無幾的麵容和打扮便知道,這個地界和自己之前所待的地方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大範圍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對於茶就算需求量不大,但也絕對不排斥。

隻要市場肯接納,那便有能夠推銷的空間,但是一個問題解決了,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冒了出來。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話是傳統俗語,反映了古代背景下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這些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它們的排列順序並不是隨意的,而是基於它們的重要性和使用頻率。

在這個排列中,“柴”指的是燃料,用於烹飪和取暖;“米”是主食,滿足基本的飲食需求;“油”是烹飪中常用的調料,使食物更加美味;“鹽”也是烹飪中必不可少的調料,能增加食物的風味並防止食物腐敗;“醬”指的是各種調味醬,如醬油、豆瓣醬等,用於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色澤;“醋”則是調味和醃製的常用材料,也有助於消化;“茶”則是日常飲品,有助於提神醒腦、消食去膩。

從這個排列可以看出,茶被排在了最後一位,這並不意味著茶的重要性比其他物品低,而是基於它的使用頻率和緊迫性。

茶雖然是一種普遍的飲品,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每天喝茶。

相比之下,柴、米、油、鹽、醬、醋等物品則是每天都需要使用的,對於生活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