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非常喜歡自稱媽媽,貓在和那些寵物貓聊天的時候就知道了。
那隻臭狗也是叫自己的飼主為媽媽的。
它之前一直沒有叫,可能人已經等急了,真是它的疏忽。
莫驚春:“不用。”
“……不用這樣叫我,我沒有這個癖好。”
她好久沒有過這種要起雞皮疙瘩的悚然感了。
“人討厭媽媽。”貓歪了下頭,若有所思地總結。
莫驚春有點想笑,又想沉默,她輕斂眉眼,睫毛下壓,遮住目光,也許是想到了什麼,扯了下唇角,最後含糊地說:“差不多吧。”
“我叫莫驚春。”
這三個字有點複雜,貓嘗試著說了一下,沒有一個字發音標準。
貓之前的話,其實發音也並不精準,因為它沒有嘴唇,但不至於聽不懂,就是有些奇特。
有一點像剛開始學中文的外國人。
它說了兩遍,自己不太滿意,就有些煩悶地甩著尾巴,把地板敲得咚咚響。
忽然,貓靈機一動,“姐姐!”
也有很多人類會自稱姐姐,這兩種人說不上哪個更多,它怎麼把這個忘掉了呢。
而且姐姐比莫驚春三個字好念多了。
莫驚春微怔,心中泛起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古怪感。
在她的認知裡,自己沒有兄弟姐妹,父母親各自成立新家後,又擁有的孩子,不是她的血緣親人。
就算他們喊自己姐姐,她也隻有厭煩。
但這個稱呼從貓的口中說出,還挺奇妙的。
起碼她不討厭。
就拿當下她們的關係來看,自己姑且也能算作一個引路人,帶著它融入社會,被叫姐姐似乎也無可厚非。
作為人的一方想七想八,當貓的可沒那麼多思考,“媽媽”也好,“姐姐”也罷,都是貼合人類喜歡的稱呼。
它沒多少親緣關係的概念,也不懂人類的複雜道德感,這些稱呼對它來說沒有意義,自然能隨便說出口。
人類飼主應了一聲,“這樣叫也可以。”
貓自認為靠著自己的聰明機智找到了困難的解決辦法,終於可以不用說拗口的話了。
它喜不自勝,又甜甜地叫了好幾聲姐姐,直到莫驚春撓了撓它的下巴,說自己要去換衣服,才高高興興地蹲守廚房門口了。
————
鍋蓋擋不住菜的香氣,貓小跑著過去,扒著門探頭探腦,“好香!”
錢阿姨眯眼睛笑,“小橘回來啦,飯馬上好哦。”
不知不覺過了一周,又到了休息日,莫驚春帶著貓去醫院複查,結果很喜人,它的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跑跑跳跳都不成問題,順便把疫苗也打完了。
貓距離一歲還差幾個月,正是年輕的時候,底子也不算差,隻是一周的精心喂養,就重了不少,長胖了十斤,皮毛看起來也是油光水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