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坊的庫房裡,林楓見到了新產出的玻璃。
配方經過改良後,新玻璃的質量,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透亮度大大提升上來了,表麵上也不再難麼粗糙。
“這樣一塊玻璃,製造成本如何?每日裡,可以產出多少?”林楓停在一塊全透明的玻璃前,伸手撫摸著,開口問道。
“回乾爹,像這樣一塊尺寸的玻璃,成本價約為三兩銀子,兩座工坊全力生產的話,製造可以產出三百塊來。”跟在身邊的管事太監回稟道。
林楓停在這裡,打量著眼前的大透明玻璃。
這塊玻璃的尺寸,長寬一米二見方,按照之前玻璃工坊的工藝,成本價估計得有近三十兩,而且,產出的產品,遠遠沒有現在的質量。
可現在,工藝改良後,成本價一下降低了十倍,質量上也得到提升。
可以說,完全是兩個極端。
這種玻璃,如果再放到市麵上去,必定可以賣出不菲的價格。
畢竟,接手這玻璃廠,林楓的目的,就是開辟一條新的生財之路,如今東西造出來了,經濟收益,自然是要考慮的。
“你覺得,這樣一塊玻璃,市場價格如何?”林楓隨口問道。
“這些日子,小人查過工坊的舊帳篷,原先的時候,這樣的一塊玻璃,可以賣到五十兩銀子,咱們產出的玻璃,再加三十兩,起碼得八十兩銀子。”管事太監笑著說道。
聽到這話,林楓的臉上,浮出笑容來。
因為工藝的原因,宇朝製造玻璃的成本很高,同時也早就了玻璃的價格,居高不下,成了權貴們的奢侈品。
三兩銀子的玻璃,若是賣到八十兩,那就是二十多倍的利潤。
想想,就讓人有些頭大。
有人曾經說過:當有百分之一的利潤,人就膽大了起來,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林楓沉
思一下,八十兩的價錢,著實有些太恐怖了。
或許,這價錢依舊有人買單,但是,林楓的定位並不在這裡。
這價錢的確可以賺取豐厚的差價,可難保長久的收益,畢竟,定價便讓許多人望而退步。
陳永林在晉地發現琉璃製品,不出意外的話,在民間,應該也有著不少玻璃工坊。
壟斷。
這是林楓的打算。
三兩銀子和三十兩銀子的成本差距,他完全可以靠著這種優勢,壟斷宇朝的玻璃行業。
壟斷的力量,他這個現代人可是深有體會的。
“很好,大玻璃的生產不要停,產量還要繼續加大,不用擔心存貨。”林楓出了庫房,吩咐一聲。
他相信,這玻璃一旦投放到市麵上,隻怕會遭到瘋搶。
提前多存點貨,有備無患。
“是!”
林楓在工坊內再巡視一周。
等離開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來。
巧工局裡那位科學怪才徐奇製造的觀天儀來。
如今,玻璃工坊已經運轉起來,以現在的玻璃工藝,製造出一些質地成色不錯的凹凸鏡來,完全沒有問題。
凹凸鏡一旦被批量製造出來,望遠鏡就能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