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雍站在那裡,望著林楓身邊眾朝臣歡呼雀躍的樣子,心裡頭歎了一聲。
楊文軒離世後,他當之無愧成了內閣一派的領袖人物。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到如今,他發現,麵對林楓這等妖孽,這個領袖位子,承擔著怎樣的壓力。
知道此時,楊雍的心裡,開始變的茫然起來。
走到這一步,朝廷上已經阻止不了變法的腳步,唯一能做的,便是儘快將消息傳回家裡。
就這樣,林楓照搬過來的攤丁入畝,被大宇朝的一乾群臣認可,通過了。
當然了,變法是一件大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搞定的。
便說這攤丁入畝,林楓將大體的變革內容說了出來,魏賢等人就需要羅列各種變法條款,同時製定變法過程中相應的一些規章製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
變法更是如此。
沒有法律的約束,靠著人們的自覺,絕對不可能成功。
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林楓沒有全程參與其中,隻是偶爾過去看看,順便補充點意見,便如此,對於忙碌的官員們來說,也是金玉良言,讓他們獲益良多。
閒暇之餘,林楓也沒有閒著,帶著玻璃廠裡的工匠,將玻璃瓶、玻璃樽、玻璃杯這些東西鼓搗了出來。
這些東西沒有什麼大的技術含量,熟練的工匠,點撥一下,很快就能製造出來。
不過,林楓要的可不僅僅隻是個能裝酒喝酒的瓶子杯子,他要的是真正的精品,首先,外觀必須精致,起碼給人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
這些稀罕玩意,林楓自然是給那些士紳權貴們準備的。https:/
琉璃樽,早在宇朝之前,就出現了,但是由於稀缺程度,價格十分昂貴,尋常的士紳權貴就算眼饞,也舍不得花那昂貴的價錢。
而林楓在玻璃廠裡鼓搗出來的玻璃樽,使用了最近的玻璃製造工藝,單一個玻璃樽的成本,還不超過三兩銀子。
林楓相信,這東西出現在市麵上,那怕價格翻上十倍,賣個三四十兩,也會有大把人舍得掏銀子去買。
還有玻璃瓶。
宇朝的釀酒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
若是將這些酒水用玻璃瓶盛裝起來,再貼上標識,豈不是顯的很是高檔。
為此,林楓特意讓人收購了一座陳年酒坊。
酒坊裡使用的釀酒工藝,都是大宇最傳統的工藝,林楓接手後,立刻命人再多加了一套蒸餾設施。
雖然隻是加裝了一套設施,可是釀出來的酒,比起之前來,色澤上清澈透亮,口感也甘冽無比。
將這種新釀製的酒往玻璃瓶子裡一裝,再往陳物架上一放,給人的感覺,就截然不同。
隨著玻璃瓶子、玻璃樽這些研製出來,玻璃廠的生產項目增多,又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廠房修建。
如今的玻璃廠,分為三個大的區域,大塊玻璃和玻璃鏡子占用了兩個大塊區域,還有一個小塊區域是製作琉璃製品,這三個區域的工匠加起來,人數超越了六百。
等到新的廠房建成,投入生產,玻璃廠的工匠數目,又會增加數百,達到千人左右。
在這個時代裡,千人規模的廠子,絕對不多見。
京師裡。
玻璃坊的生意,依舊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