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稱帝的拿破侖三世既欣喜,又憤怒。
喜的是顛沛流離多年,他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法蘭西皇帝寶座,這個曾經屬於他叔叔,屬於拿破侖家族的寶座。
憤的是他這次稱帝比較順利,這表示歐羅巴大陸上的其它國家已經不再把衰弱的法蘭西視作威脅,認為哪怕是波拿巴家族的人做法蘭西皇帝也不會對歐洲構成威脅。
這是對法蘭西的蔑視,也是對波拿巴家族的蔑視!
法蘭西需要通過一場戰爭,站在強敵的累累屍骸上昭示歐羅巴大陸上的其它國家,法蘭西男兒重新站起來了!
拿破侖三世將尼古拉一世的來信揉成一團,隨手丟在地上。
此時風頭正盛,風光無限的「歐洲憲兵」俄羅斯正是最好的屍骸和標靶。
俄羅斯帝國看上去足夠強大,擊敗俄國就能證明法蘭西的實力。
當初他的伯伯就是在俄羅斯折戟,擊敗俄羅斯帝國也能為1812年遠征俄羅斯的失敗雪恥複仇,繼而瓦解舊日的反法同盟。
隻有瓦解了舊日的反法同盟,法蘭西才有複興崛起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現在英國人也很忌憚這隻對歐洲事務過於熱情的北極熊。
以俄為敵可以引起英國的共情,聯手遏止住這隻北極熊西進的勢頭,一起斬斷這隻北極熊向西伸出的熊掌。
拿破侖三世流亡到英國過,在英國的流亡歲月,也加深了他對英國的了解。
雖然英國曾是反法聯盟的主要成員,但英國在歐羅巴大陸沒有永遠的盟友。
法蘭西強大的時候英國可以和俄羅斯結盟,俄羅斯強大的時候,英國自然也可以和法蘭西結盟。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盟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當然,發動一場戰爭還需要一個借口,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借口。
現在,這個借口也有了,還是尼古拉一世親自送上的借口。
尼古拉一世的野心讓奧斯曼帝國的第三十一任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深感不安。
邁吉德的最初的想法是遊走於東正教的俄羅斯和天主教的英吉利、法蘭西之間,以確保奧斯曼帝國的安全。
但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飾的擴張野心,讓這位蘇丹的態度迅速發生了轉變,對英法這兩個天主教國家更為親近。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也清楚,無論是親俄還是親英法,對奧斯曼而言都是很糟糕的選擇。
不過顯然親俄的結果更為糟糕,因為貪婪的俄國對他們有更迫切的領土訴求。兩權相害取其輕,奧斯曼的統治者們最終還是決定向英法靠攏。
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人口有三分之一是基督徒,這些基督徒中,既有東正教徒,也有天主教徒。
奧斯曼帝國是***國家,但由於境內宗教派係林立,很多基督教聖地都位於奧斯曼帝國境內,因此奧斯曼帝國境內也有很多信奉基督教的子民。
帝國的宗教問題一直是曆代蘇丹都很頭疼的問題,當然,宗教也是他們可以利用的籌碼。
這次奧斯曼給英法這兩個天主教國家的籌碼的就是隻要英法肯幫助奧斯曼抵禦沙俄的入侵,奧斯曼帝國就獻上聖地耶路撒冷教堂和伯利恒教堂的使用權。
拿破侖三世不是忠實的天主教信徒,他的叔叔拿破侖一世統治時期甚至驅逐了很多法蘭西境內的神職人員。
不過這一次,隻要尼古拉一世敢出兵奧斯曼,他就選擇為聖地而戰,為天主教而戰。
既然尼古拉一世送來了一封措辭傲慢的回信,來而不往非禮也,拿破侖三世也有必要對尼古拉一世的傲慢予以回應。
拿破侖三世摘下了他的手套丟在桌子上,對一旁的親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