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西部唯一工業州(1 / 2)

1850美洲黃金大亨 魚窩 5105 字 9個月前

“移民局那邊給農業部的配額是不少,但人畢竟不是牛馬,我總不能將他們栓在地裡。”陳寶亮說明了其中的原委。

“種地不掙錢,種糧食更不掙錢。一個工人在聖弗朗西斯科工業區的工廠打四五個月零工,就抵得上一個糧農一年的收入,在洛杉磯當石油工,這個時間隻需要三個月。

現在的加州,已經不是四年前的加州了,靠些小恩小惠,就能讓農戶感激涕零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老農戶把田地當做包袱,把已經開墾好的田地甩給新移民。

新移民在種了一兩年地後又回過神來,把田重新甩給後來的新移民,如此往複。

因此加州的良田雖多,但留不住人。

就算留下來的人,農戶們往往也更喜歡種利潤更高的瓜果蔬菜,而不是種糧。”

加州確實不是四年前的加州了,四年前的加州從產業結構上看是無可爭議的畸形農業州。

經過四年的快速工業化,加州的一隻腳已經邁入了工業社會的門檻。

相比工業,農業利潤低。

在利潤低的同時,還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比如旱災、洪澇、冰雹、霜凍、病蟲害等自然災害。

再把市場因素算進去,農業的那點微薄利潤根本經不起這麼多風險的衝擊。

農戶棄農從工的選擇是可以理解的。

將心比心,要是梁耀是這些移民,在沒有門路的情況下,他也會用腳投票選擇進廠當工人,而不是當農戶。

“有辦法從根上解決問題嗎?”梁耀凝思片刻之後問道。

“有。”陳寶亮鼓起勇氣說道。

“早年沒有機器,一個人打理不了多少地,現在有了機器,牲畜也多了,每人每年能打理的田地也多了。

每個移民七英畝地的土地配額已經不夠用了,我想如果取消土地限額這道枷鎖,根據持地多寡,土地類型征稅,對地少者,糧田用地少征,對地過多者,經濟作物用地,礦山林園,稅率可酌情適當提高。這個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糧農想提高收入的途經無非兩途,其一是提高單位產量,其二便是有更多的地,產更多的糧。加州地廣人稀,可選其二。

隻是”

陳寶亮的說了一堆,概括起來就是直接搞大農場主模式。這個模式,也確實是眼下最符合加州州情的農業模式。

“隻是什麼?”梁耀說道,“不要吞吞吐吐,但說無妨。”

“既然您開口了,那我就鬥膽說了,加州持地最多人的就是您,然後是薩特市長,弗裡蒙特州長以及葛文州務卿。”陳寶亮咬牙說道。

“這份議案要想通過,隻有您四位做出表率,議員們才能達成共識,通過這份議案。

這些人可都是建州元勳,一般人說不動他們,隻有您出麵才有戲。”

陳寶亮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了,農業想要進一步突破,並且保證後續的農業稅源。

不僅要放開土地限額,還要取消建州元勳的一些特權,增加大地主持地的成本。

剝奪既得利益者的特權,從古至今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這三位我想辦法說服他們。”梁耀說道,“但我要你立下軍令狀,如果在三年之內還是不能實現糧食自給的目標,這個農業部長你就彆做了,讓老墨或者愛爾蘭人來做。”

加州農業的主要從業族裔一是華裔,其次便是墨西哥裔和愛爾蘭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