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見他們達成一致,自討沒趣的拍了拍教科書,陰陽怪氣的說:“沈明洲,你彆忘了自己月考的分數,現在是爭分奪秒抓學習的時候。”
“我參加比賽是倒數第一,我不參加,也是倒數第一。”沈明洲盯著許方的臉,隻覺得他可笑無比,“有什麼區彆呢,許老師。”
沈明洲願意參賽,古青來十分高興。
他們約好了放學時間,一起前往澄明中學實驗室。
作為市級重點中學,實驗室常年接受科技企業讚助,大部分的參賽項目都能在高中實驗室裡完成。
走在路上,古青來仍在挽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解釋道:“許老師的脾氣有點兒彆扭,但是人不壞,心腸還是好的,不想你參加比賽是怕你耽誤了學習。他說的那些話你不用放在心上,有什麼問題不好意思問他的,可以問我。”
可能沒有比沈明洲更加清楚許方人品的人了。
麵對古青來忐忑的解釋,沈明洲模棱兩可的說道:“他是我的數學老師,我當然清楚他的脾氣。”
勢利小人,把考試分數奉為聖旨,誤人子弟。
沈明洲微微垂眸,岔開話題,“古老師,您給我講講,歐陽博藝的項目吧。”
古青來對歐陽博藝的項目寄予厚望。
從實驗初期準備,到動手階段焦頭爛額翻論文的過程,他都一清二楚。
實驗本身枯燥乏味,充斥著失敗感,卻在古青來口中成為了一種有趣而輕鬆的人生體驗。
沈明洲聽著聽著,想起了自己獨自關在實驗室裡,反複的調整、摸索的絕望過程。
那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按年計算的時光。
一個隻需要照搬過程的測試實驗,差點兒磨平沈明洲全部的意誌。
可是成功的瞬間,一切的痛苦都值得懷念。
再來一次,他仍願意寂寞的不斷重複相同的人生。
孤獨,但是安全。
澄明中學實驗室,在三號教學樓四層,一進去,沈明洲就聽到了驕傲的炫耀聲。
那聲音用沈明洲熟悉的腔調說道:“無人機的應用根本不能發揮出它的真實功能,因為城市限飛,害怕無人機傷人,隻有一部分公司能用它來做一些搬運工作,這太蠢了!”
沈明洲沒想到會遇見沈浩。
才十七歲的少年,穿著校服,神情桀驁,手上拿著無人機模型,得意的說:“我做的無人機,絕對會免除這方麵的顧慮。第一,新能源持續續航,想飛多久飛多久;第二,自身攜帶自動回避的智能識彆係統,實現主動避障!”
他誇張的描述自己無人機的優勢,在沈明洲眼裡不值一提功能,在圍觀的學生眼裡,確實厲害的不行。
自動回避障礙,能夠免除傷人的潛在危險。
智能設置飛行目的地,不需要全程操控一樣能夠使用。
最重要的是,搭載風能、太陽能還有某種神奇新能源,能夠保證無人機像永動機一樣,不會有“沒電了”的困擾。
大家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有個女生卻詫異的問道:“可你這個無人機,不是大霞新出的那款嗎?”
“你懂什麼?”沈浩嗬斥她一聲,“外殼一樣,核心技術一樣嗎?我做的無人機比大霞那種騙錢貨色強多了。”
女生臉上泛起尷尬的神色,眼裡湧起窘迫的淚花。
突然實驗室裡傳來一聲笑,“那麼,這麼優秀的無人機,你打算設計一個多大的處理器?”
沈明洲穿著校服,身材高挑清瘦,眼神清冽的盯著沈浩。
見到所有人的視線,沈明洲勾起笑意,聲音平靜說道:“自動回避係統必須搭載高識彆能力的數據庫,依靠現在的傳輸速度,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做出任何回避,更不用說你提到的各種新能源供能機製。裡麵每一種新能源,都需要特定的轉換處理器,如果隻算太陽能和風能,處理器的體積應該是你考慮的關鍵,畢竟,處理器運算效率和元件數量掛鉤,也許需要神威號超級計算機那麼大的運算係統吧。”
周圍發出了然的笑聲。
雖然不知道神威到底有多大,但是超級計算機的尺寸和重量,至少有一間房那麼大,全世界都知道。
沈浩的表情有些僵硬,皺眉問道:“你來做什麼?”
沈明洲雙手悠閒的插在口袋裡,站立得身姿挺拔。
他看著沈浩的臉,像是看到了曾經站在他麵前那個趾高氣揚的男人。
對方似乎也是用這樣的語氣說道——你儘管做研究做實驗,我保證你的所有成果,最後都寫的是我的名字。
沈明洲笑容略微深了一些。
“我來做實驗。”他說,“好久不見了,哥哥。”
可是謝老師擦著眼鏡,重新帶上,又看了看測試結果,說道:“日本光房技術發布在2013年,號稱理論技術實現太陽能轉換率60%。五年後,英國漏鬥太陽能技術公開,實驗測試轉換率也是60%。直到現在,我們都在追趕彆人的路上,但是實驗數據峰值始終卡在45.3%,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
他笑了笑,滿臉欣慰,“我研究了太陽能三十多年,去了全國大大小小實驗室,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國內出現60.12%的光電轉換率!”
“三十年?”沈明洲原以為這是學校退休老教師,聽了他的話,不禁出聲問道,“您是研究太陽能的?”
“對。”謝老師點點頭,“我是澄明工程大學的謝春應,專門研究太陽能。來之前,我還懷疑新聞報道胡亂報道,親眼見了才發現,是他們報道太少。”
“如果你的理論模型能夠順利應用,什麼六千萬,你能為國家節省上萬億的成本!”
上萬億?
原本因為生活報寫的千萬身價,腹誹小報信口雌黃的教職工,頓時一片嘩然。
他們對謝春應的名字不熟悉,但十分清楚澄明工程大學。
國內一流工科院校,彙聚了國家級研究所、實驗室,年年出震撼全國的研發成果,自己班上的學生以澄明工程大學為奮鬥目標,老師們都要欣慰到落淚的那種。
這位澄明工程大學出來的謝老師,敢隨口說高中生搗鼓的實驗價值萬億?
這什麼專家?!
就在大家驚疑不定的時候,沉默許久的沈明洲開了口,“我這隻是實驗理論上的太陽轉換技術,一切標準建立在符合實驗條件下的運算才能得到60.12%的結果,跟實踐應用有很大的差距。”
“謝教授,您研究的追導技術哪怕現在隻有45.3%的轉換率,隨著後續新材料的發展,這項技術的轉換率將出現飛躍式突破。這是真正能夠投入實踐,進行普及的太陽能研究成果。”
謝春應詫異的盯著沈明洲,“小同學,你知道我研究的追導技術?”
“我讀過您的論文。”沈明洲做太陽能實驗,幾乎讀遍了國內外所有公開論文。
不僅如此,他可以十分篤定的斷言,“您的技術唯一瓶頸在於硬件配置,追導技術轉換率越高,設備性能必須更優秀,以至於成本高昂。但是,高成本不是追導技術的缺點,是硬件設備的缺點。”
“等到下一個時代的智能設備出現,追導技術不但能夠突破70%光電轉換率,還能大麵積推廣應用,讓太陽能成為主力能源。”
他說得斬釘截鐵,直接將轉換率拉高到70%。
不是因為沈明洲感謝謝春應的認可,而開始商業吹捧,是因為他見過。
謝教授研究了三十多年太陽能,堅持革新追導技術十年之後,終於實現了研究突破,乘著低成本高效的新智能設備的東風,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
太陽能的普及讓人忘記了電能捉襟見肘的時代。
沈明洲回到這個時代,研讀謝教授的論文,從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對太陽能研究事業的執著。
這個人窮儘一生隻做了一件事,而這件事讓全世界受益終生。
可是,始終在昂貴成本裡一籌莫展的謝春應,聽到這番話,隻當做是小孩子對未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