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赴美團在領導人的直播報道下,機場落地就有如影隨形的媒體人。
兩個人一出現,就成為了鏡頭搶拍焦點。
多數媒體拍的不止是那張臉,還有網絡上傳播得沸沸揚揚的智能眼鏡。
沈明洲戴著淺銀色平光鏡,邵煉戴的墨鏡,走在團隊裡格外搶眼。
一身淺色休閒服裝,透著沈明洲的年輕稚嫩,身邊肩寬腿長的高大男人,毫不避諱的攬著他的肩膀。
邵煉的故地重遊,心裡滿是感慨。
他曾默默無聞的來到美國,又悄無聲息的離開這個地方,短暫的求學生涯,可能影響了他一輩子的規劃。
他還沒能憶往昔崢嶸歲月,身邊的沈明洲輕微偏了偏頭,回避了場內媒體人的鏡頭。
沈明洲並不習慣這種閃光燈圍繞的感覺。
在他心裡,自己仍是一個屬於實驗室埋頭工作的研究員。
暴露在燈光之下,仿佛被人窺探了內心想法似的,令他有點兒排斥。
這和發布會不一樣。
他能在發布會上,坦誠的向世人講述自己的研發理念和夢想。
難道在媒體的鏡頭前,他要講述自己對美國的支援完全看在以物易物的誠意上嗎。
沈明洲的小動作,引起了邵煉的笑意。
他溫和的摘下了墨鏡,遞給沈明洲,大方的說:“我們換換。”
墨鏡是極好的遮擋物,沈明洲開心的接過來戴上,嘴角笑意都透著驕傲。
“好看嗎?”
他們離得近,隔著淺黑鏡片都能看清沈明洲澄澈的雙眼。
“好看。”邵煉戴上沈明洲的平光鏡,“你親手做的墨鏡,怎麼戴都好看。”
沈明洲扶了扶鏡框,看向媒體閃著的相機光亮都平靜許多。
而邵煉早已習慣閃光燈生活,還能笑著回應媒體,把沈明洲攔得更緊一些。
沈明洲想了想,“我可以再把墨鏡改改。”
“嗯?”
“加一個遮陽模式和平光模式可切換功能。”沈明洲的視線藏在淺黑墨鏡後看他,“這樣我們也不用換眼鏡了。美國常春藤有一間新材料實驗室,好像就有合適的液態光學材料。”
沈明洲完全沒有訪美之旅身負調試萬物係統重任的意思,甚至妄圖挖資本主義牆角,搞點美國的最新科技專利回去。
兩人互換眼鏡的小動作,完美的隨著媒體人的網絡報道流傳出去。
作為眾人期待的新科技產品,智能眼鏡連外觀都能受到供稿人全方位無死角的誇獎。
常規智能眼鏡總是擁有寬大而突兀的鏡框,遠離了易用性和美觀,被迫讓人在智能與美貌之間取舍。
看看這副沈明洲做出來的智能眼鏡。
它不僅擁有墨鏡和平光鏡款式,還擁有了最為出色的模特!
無論是戴在沈明洲臉上,還是戴在邵煉臉上,都能完美無缺的展現出兩位人士的精英氣質。
媒體一吹,網絡群眾的對比圖就來了。
沈明洲身穿西裝,站在行星獎領獎台上的模樣,尚帶稚氣未脫的青澀和稚嫩。
如今,墨鏡、運動衫,微笑和邵煉聊天的神態,帶著時間磨礪與科技鍍金的從容自信。
對比圖,不止有沈明洲,還有邵煉。
曾經邵煉博士畢業典禮上的老照片,都給翻了出來。
他戴著博士帽,眸子明亮,神情嚴肅。
十六歲的孩子罷了,卻透出超越年齡的冷冽,和周圍笑容滿麵的博士畢業生形成劇烈反差。
可現在,重返美國的邵博士,戴著從沈明洲那兒換來的淺銀色的鏡框,形象時尚得符合一切人對科技精英的想象。
令人詫異的,還是他的溫柔笑容,根本找不到天才少年不通人情世故的影子。
“哇哦,我可以理解為威廉.邵為離開美國感到麻木,為回歸美國感到快樂嗎?”
特彆資本主義的貼金話語,得到了不少人的讚同。
甚至有網絡媒體發布簡評,用邵煉博士畢業歸國的沉寂,來讚美資本主義科研的自由與民主。
高舉民主氣質的媒體,始終不肯放過挖掘社會主義黑暗,與資本主義光明的機會。
他們大肆評論,氣焰囂張。
不過片刻,就傳入了中國人民的內網。
“靠?我就覺得不該去幫他們忙。沒看過邵煉在國內每天笑著上新聞的樣子?這也能轉進如風?”
“邵煉笑得開心明明是因為有沈明洲,他不笑也是因為沒有沈明洲,會不會寫新聞啊,不會寫把筆給我!”
國內人民強烈抗議,順便開始搬運沈明洲和邵煉的合影,力證威廉.邵在中國隻要和小沈同學在一起,他就是這種笑法,跟平時模式化營業微笑完全不一樣!
然而,群眾呼聲還沒扭轉媒體的偏見,邵煉本人的推特就發了聲。
“貴國媒體角度清奇,聯想豐富,既然這麼優越,我們也該計劃著早點回國,為社會主義繼續奉獻終生了。”
態度一出,線上線下反應迅速。
政府方麵急得嘴角起泡,聯係媒體刪評論、發布道歉的行動迅速。
他們倡導言論自由,但是不代表他們不會顧及邵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