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蠟屍(2 / 2)

津門詭事錄 蒼茫天下 6027 字 9個月前

韓大膽兒主要目的,是為了看看蠟屍,也不願多做口舌之爭。他剛要多問吳維兩句現場情況,吳維就被剛才那老警察叫了回去。韓大膽兒也懶得多生事端,心想,這具屍首最後還得拉到防疫院停屍房,倒不如先去停屍房找老蘇,等著他們把蠟屍送過去,於是導了兩趟電車,去了西關外的防疫院。

半路上電車經過北門外,他想起浮屍案物證裡有個水滴形的物件,可能是個什麼首飾上掉下來的一部分,於是就下車,去了趟估衣街的古玩鋪。

估衣街舊稱馬頭東街,是北門外一條老街,清代時候主要販賣舊衣服,舊衣服就是估衣,久而久之,就改稱其為估衣街了。清末民初街上大多是賣絲綢布匹和成衣的鋪子,其中以瑞蚨祥、謙祥益、敦慶隆三家綢緞莊最為出名。除了綢緞莊,另有幾家古玩鋪子,其中有家古玩鋪子掌櫃的姓藍,外號藍半尺。因為他最擅長鑒定書畫,展開畫卷不過半尺便知年代真假,因而得名。

藍半尺和韓大膽兒父親相識,所以韓大膽兒直接去了他鋪子裡,讓他給掌掌眼,看看這海象牙水滴是個什麼物件。藍半尺隻看了一眼就告訴他,這東西其實叫“虯角”(讀音是秋爵)。

當年西太後老佛爺喜歡翡翠,那年頭滿綠的翡翠實不好尋,於是清宮造辦處就用海象牙染色代替翡翠,老佛爺見後十分喜歡,就讓造辦處用虯角鑲嵌首飾。眼前這水滴形的虯角,很可能是鑲嵌耳墜子用的材料。這東西是人工染色固色,所以年頭兒一久就有可能褪色。

韓大膽兒這時心中了然,這虯角做的鑲嵌物,是在屍首胃裡發現的,在胃液浸泡下,虯角褪色變白,所以胃液也成了青綠色。但還有一節想不明白,為什麼這鑲嵌耳墜的虯角,會在屍首胃裡?

韓大膽兒向藍半尺道謝後,告辭離了估衣街。在前往防疫院的路上,他一直在腦中歸攏浮屍案線索。到防疫院的時候已經晌午了。又等了一個多鐘頭,南開管片的警察剛把蠟屍運來。

韓大膽兒不方便露麵,等著老蘇收了屍首,才一起到停屍房驗看屍首。他之前雖然來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拿屍檢驗狀,最多是看看屍首,看著老蘇解刨驗屍還是頭一遭。

停屍間有張洋灰床,床麵貼滿了白瓷磚,就是澡堂子池子裡貼的那種瓷磚。老蘇和韓大膽兒把屍首架到床上,又遞給韓大膽兒一片生薑,然後把空白的屍檢驗狀交給他。

老蘇對韓大膽兒道:

“平時都是我自己填寫,這回正好你在,我說你寫!”

韓大膽兒把薑片含在嘴裡,點點頭抄起筆來。

此時老蘇一掃平時老邁頹敗之相,眼神瞬間淩厲起來,他先用皮尺量了量屍首身長,然後道:

“死者為男屍,身長四尺八寸,生前身長在五尺上下。”

老蘇查看屍首頭部,撬開口腔觀看牙齒道:

“按牙齒咬合磨損程度而斷,屍首年齡不超過三十歲。”

他用手輕輕按壓屍首表麵道:

“屍首長期浸於陰濕之處,屍狀已成鞣屍!”

韓大膽兒問道:

“鞣屍?不是蠟屍麼?”

老蘇頭道:

“那些人不懂,以為是蠟屍,其實蠟屍和鞣屍有些相似而已!”

老蘇告訴韓大膽兒,蠟屍是屍體的一種狀態。屍首在特殊條件下會有幾種狀態,一種是屍體所處環境異常乾燥,喪失水分而乾燥不腐,就是乾屍。另一種在沼澤淤泥中發現,屍體皮膚暗色,外表如鞣皮的叫鞣屍,還有一種是長期浸泡在水中或是沼澤中的屍首,屍體逐漸皂化蠟化就是蠟屍。

眼前這具屍首是鞣屍,而不是蠟屍,因為長期沉在水坑底的泥中,所以形成了現在的泥炭鞣屍,而形成這種鞣屍,拋屍時間至少在1年以上。

老蘇接著又驗看了屍首體表,確定並無外傷。雖然屍體表皮已如皮革,但仍能看出咽喉處塌陷,似被重創。

接著老蘇以解剖刀,剖屍檢驗,將屍首五臟取出,分彆稱重檢驗,看看大小外觀,有無中毒跡象,然後細細檢驗屍首肌理骨骼的損傷。這時他發現這具屍首咽喉處,肌理破損狀態和那三具浮屍十分相似,頸部肌肉撕裂舌骨斷折,而且照骨折和肌肉撕裂的部位看,都是被人單手扼頸而死,顯然是同一凶手所為,因為這世間恐再難找出一個,能單手掐死壯年男性的凶犯了。

韓大膽兒萬料不到,這兩案相隔至少一年,竟然可以並為一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