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膽兒每天巡邏辦案,最近界麵上比較太平,沒什麼大案子,隻是順手抓了個賣洋貨的。這小子在南門外擺地攤,兜售從土耳其黑海,躉過來的洋破爛,什麼瓶子罐子一大堆,結果有罐子蜜糖,不知道是長毛了還是壞了,吃死了人,結果這家人到三所告狀,高寶生就帶隊把人給逮了。其他頂多就是有個打架鬥毆的,報案被行騙的,除此之外也沒什麼案子了,日子過得也比較清閒。
說話這兩天眼看就要到八月節了。天津人管端午節叫五月節,管中秋節就叫八月節。八月節是傳統的團圓節,家家戶戶要吃團圓餅,就是月餅。此時秋高氣爽河蟹正肥,天津人好吃,最愛吃就是海貨。正所謂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說的就是每年河海二鮮下來的季節,天津人就算家裡沒錢,到當鋪當點衣服被子,也要湊倆錢吃一頓海貨。說的雖然誇張,可足見天津人對海貨的喜愛。這說的海貨就是河海二鮮,對蝦、螃蟹、黃花魚什麼的。
早年天津衛最有名的四種美食,就是金絲韭黃、寒冬鐵雀、金睛銀魚、掐窩紫蟹。
韭黃也稱為黃韭,是清同治年間,芥園一個姓朱的菜農在地窖中,讓韭菜隔絕陽光培育而成,十天半月就能收獲一茬,深冬初春時口味最佳。都說韭黃大補,韭黃炒雞蛋味道更是絕佳。
鐵雀就是麻雀,又叫家雀(念出來得叫“家巧兒”)因為被捕獲後,常不吃不喝撞籠而死,人們認為其心智如鐵,所以稱其為鐵雀。寒冬時鐵雀羽毛豐厚肉鋪肥嫩,天津人常用鹵、炸、熏、醬、溜等方法烹調,其中以“炸溜鐵雀”最為美味。
銀魚這東西不少地方都有,但天津的銀魚與眾不同,秋冬時成熟的銀魚從海裡遊到海河三岔河口附近產卵,銀魚的眼圈此時由銀色變為金色成為金睛銀魚。明朝中葉“衛河銀魚”就已經是皇貢了。銀魚肉帶有黃瓜香氣,冬三九的銀魚更是彆有一番滋味。再配合紫蟹做成“銀魚紫蟹煲”味道可說天下一絕。
紫蟹生在勝方,長在海河,這東西小的賽紐扣,大的似銀元。揭蓋蟹黃呈豬肝紫色,因而得名紫蟹。煮熟後為橘黃色,味道極其鮮美。紫蟹早年就是皇貢,是滿漢全席冬季燕翅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六月裡的掐窩紫蟹,蟹殼剛換,薄如紙皮,便稱之為“油蓋”,舊時吃紫蟹還有“七尖八團”的講究。七月要吃長臍,就是尖臍的公蟹。八月中秋前後,則要吃團臍的母蟹。
此時正是臨近八月節,河蟹肥美,正是吃紫蟹的好時候。
韓大膽兒最愛吃螃蟹,尤其是紫蟹。他家裡有錢,每年一到時節,不免要好好解解饞。今兒正好趕上他輪休,晌午飯家裡專門給他做了“酸沙紫蟹”。就是用蔥絲、薑絲、乾紅辣椒絲熗勺,經基本調味,或蒸或煮,然後澆上鹵汁而成。口味酸、甜、沙口,略鹹微辣,故稱酸沙。韓大膽兒除了冬天的“銀魚紫蟹煲”最愛吃的就是這道“酸沙紫蟹”。
菜端上來,還沒動筷子呢,就聽見大門外“啪”“啪”“啪”三聲叩門輕響。韓大膽兒起身去開門,心裡還想,也不知是誰,這麼沒出息,專趕飯口上門。
打開門一看,門外站著仨人,前麵的是隊長高寶生,後麵還跟著倆不認識的人,一個人年紀和高寶生差不多,三十多不到四十,長得長臉短須,細眉毛小眼睛,梳著大背頭,擦了一腦袋發油,鋥光瓦亮,蒼蠅落上麵都得摔一溜跟。另一個是個小胖子,長得白白胖胖,臉上肉嘟嘟的小鼻子小嘴,跟楊柳青年畫上抱金魚的胖娃娃賽的,年紀看著和韓大膽兒差不多。
韓大膽兒一看是高寶生領著來的,就趕緊讓進屋裡,正趕上飯口,就請這仨人一起啊用飯。高寶生本想推辭,可那小胖子抬頭一看桌上的紫蟹,哈喇子都快留下來了,直往肚子裡咽唾沫。大背頭也不客氣,說了句什麼“卻之不恭”,就直接上桌坐了。
這頓飯,高寶生直拿眼列大背頭和那小胖子,這大背頭卻權當沒看見。小胖子可不見外,桌上飯菜就跟倒土箱子裡賽的,全劃拉他嘴裡去了。一大盤子酸沙紫蟹,讓小胖子一人就乾掉一大半。韓大膽兒爹媽一看是兒子上司帶來的,也不好說什麼,隻不過越看這大背頭和小胖子越是厭棄。可韓大膽兒他爹畢竟也是買賣場上的人,為人有城府,還是帶著笑,一個勁兒地給高寶生幾人布菜。席間經高寶生介紹,老兩口倒是對著大背頭的身份另眼相看。
這個大背頭,原來是天津警察廳“常廳長”派下來的“專員”,姓梅,叫梅本生,被人叫連了就成了“梅本事”。人如其名一點本事都沒有,破案全靠手下,領功倒是一流。他這個人出了名的功勞他領,黑鍋人家背,所以沒有人願意在他手下做事。
梅本事這次被派下來當專員,是要督辦一件剛發生在小西關監獄的——猛鬼奇案!
老時年間天津衛橋多,關也多,像是北門外有個北大關,以前就是收稅的鈔關,之前提到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其中一個就是鈔關浮橋,也叫北大關橋。舊時還以北大關為分界分為關上、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