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老王家人口單薄,當家的媳婦,一定要找一個立得住才行。
這些往事也是王老爺子喝多了之後悄悄向王謹透露出來的,對於這位老祖宗的想法,王謹雖然不能完全讚同,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位老祖宗的眼光還是相當不錯的。
起碼王謹的奶奶鄧氏,就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母人選。又能識字,又會算賬,一手廚藝更是沒得挑。最重要的是行事有章法,作風大氣又不失細心,凡事都有商有量的,也從不搞搓磨兒媳婦那一套。
為了跟村人打好關係,鄧氏也會經常出去串門,跟老太太們閒嗑牙,但卻從不在背後說人壞話,聽了彆人的私事也不愛亂傳,在村裡的人緣一直不錯。
而王謹的大伯母董氏,跟鄧氏的情況也差不多。
董家是鄰縣的一個小商戶,董氏的母親因病去世,董父直接把自己的小妾扶了正,董氏在娘家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於是,董氏及笄後,便求祖母做主,為自己尋了這麼一門親事。
幾年前,董父因為一場意外過世。董氏的那位繼母直接卷了錢跟人跑了,最後還是董氏夫妻二人專門去了一趟鄰縣,才讓他爹入土為安。
至於王謹的親娘溫氏,作為秀才家的獨女,溫氏的母親是她父親當初遊學時偶遇的江南女子,二人感情極深,溫氏也被教養得極好。
可惜待她及笄後,母親因病過世,父親受不了打擊,也跟著病倒,臨死前拚著給溫氏訂了這門婚事,親眼看著她嫁進王家,又撐了幾天才肯咽氣。
也就是說,王家現在的三位媳婦,都是沒有娘家的人。
王謹有時看著她們,尤其是每年大年初二家家戶戶都走娘家的時候,也會為她們的命運感到歎息。除了一個姓氏,她們所擁有的全部,竟都是跟王家有關的了。
隻是,換個角度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像她們這樣沒有娘家可以依靠的女子,嫁進王家,可能已經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吧?
起碼王家家風清正,從來沒有苛待兒媳婦的事發生。
鄧氏因為自身的經曆,再加上自己隻生了兩個兒子,對兩個兒媳婦那真是當成親女兒一樣疼。
哪像有些人家,一旦娘家沒有人撐腰,那女子在婆家也將毫無地位,隻能任人欺壓。
更彆說,還有許多人家娶妻時,會專門避開那種喪母或喪父的姑娘,覺得她們八字太硬,克父克母。
而一些比較注重規矩的人家也會堅持“喪婦長女不娶”,覺得沒有母親教養的女兒並不會是好的媳婦人選。因此,許多年幼喪母或失怙的女孩,最終都找不到什麼好的夫家。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以王謹有限的眼光來看,王家的幾位媳婦能嫁進王家,也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王謹有時也會不無自私地想,像現在這樣,他們王家在五服之內都沒有親人,也沒有親家,平時隻需要跟村裡人保持不遠不近的友好關係,就算哪天突然富了,也沒有人上趕著來占便宜。就算哪天王謹做了官,也不用擔心有親戚拖後腿。
是的,王謹是打算通過走功名這一條路,將來為自己謀一個進士出身的。
可以說,這個想法,在他剛出生沒幾天就已經初步決定了。畢竟在這樣一個封建社會,身為一個沒有靠山的平民百姓,想要做什麼事都會感到束手束腳。
再加上,他們一家子都是“怕麻煩”的人,從沒想過依附彆人,也從沒想過讓彆人依附自己,這也就注定了他們的勢單力薄。
雖說這個“太原王氏後人”的名頭在清源縣內暫且還夠看,但隻是針對那些對世家懷著敬畏之心的普通老百姓,碰上稍有些權勢的人家,那就完全招架不住了。
王謹明白王家老祖宗想要偏安一隅,過清淨日子的心,但目前王家毫無自保之力的狀態,讓他十分沒有安全感。
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準呢?萬一哪天不小心招惹了什麼大人物,那王家就是案板上的魚,沒半點反擊之力,被宰了都沒人替他們說話。
更彆說,王謹那一身的外掛,如果真的什麼事都不做,就這麼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怕是老天都不會放過他。
而以王家目前的收入狀況,是足夠供一個秀才出來的。
王家當初那位老祖宗就有一手相當不錯的木工活,這手藝也一代代地傳了下來,如今王家幾個男丁都或多或少的會一些。附近村子裡常有人來找他們打家具,農閒的時候他們也會接一些縣城木匠鋪子的活計。
而王家的幾個女子也都有自己的收入。
奶奶鄧氏的娘家是靠開酒樓發家的,鄧氏自己也能做的一手好菜,十裡八鄉的紅事白事都愛找她掌勺。
大伯母董氏嫁進來之後,鄧氏也常指點她,如今已經能跟著鄧氏一起去做席麵了。婆媳倆親親熱熱地一起賺錢的畫麵不知道讓多少大姑娘小媳婦眼紅。
而王謹的娘溫氏,她的母親是蘇州人,會一手正宗的蘇繡。雖然因為身體不好,最終也沒能給溫氏教多少,但溫氏本身悟性不錯,又肯吃苦,如今雖然做不了大件,但平時繡些江南樣式的帕子荷包,在這個小縣城裡也是很搶手的。
溫氏嫁進王家之後,也毫不藏私地把自己的繡技教給了鄧氏和董氏,隻可惜她們二人在這方麵都沒多少天份。
而王家的長孫女,鄧氏的大女兒王蕙,自小就愛看她嬸娘做針線活,溫氏便手把手地親自教導她。
王蕙的悟性倒是十分不錯,這幾年進步很大,如今繡出來的荷包也已經能賣得上價了。
雖然王家的當家人挑選兒媳婦的條件都有些偏頗,但不得不說,鄧氏、董氏、溫氏這三人,因為她們自身的能力和寬闊的心胸,營造出了及其和諧甚至可以說的上非常親密的婆媳和妯娌關係。
而這樣親密的關係也影響了下一代,王家的孫輩雖然分屬兩房,但關係比其他家裡的親兄弟還要好幾分。
勢單力薄的王家,也因為這些牢固的關係,緊緊擰成了一股繩。
能投生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裡,王謹覺得自己有義務,也有能力,讓他們每個人都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