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村村民這兩年的日子越來越寬裕, 手頭有錢,自然想過個好年。
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殺豬宰雞, 每天都有慘叫聲回蕩在村子上空。
王家人回村之後, 村民們紛紛提著年禮上門拜訪,還有不少要給長孫王謙說親的,都被鄧氏一一婉拒了。村人們倒也不生氣, 他們就是有些好奇,也不知那王大郎將來會娶怎樣的女子。
而提到王謹, 村民們更是讚不絕口,好話一籮筐一籮筐地往外冒。
在他們心裡, 王謹出生的日子本就極好,聽說讀書也比旁人都厲害,說不定真的是文曲星下凡。
再加上王謹還幫他們跟周家醋坊牽線,讓村民們都有了穩定的收入,文曲星是不是真的他們不知道,但善財童子是肯定的!
王家人也都一一回了禮,白日裡也會拖家帶口的去其他人家串串門。可能真的是“遠香近臭”,以前總覺得村子裡每天都好多雞毛蒜皮的事, 聽多了怪膩味的。可自從搬到縣城裡之後,反而感覺村裡人都親切了不少。
鄭村長對此也是樂見其成。
因他身上有童生的功名, 與齊秀才也是認識的。雖然算不上太熟, 但多少也清楚王謹的天分和齊秀才對他的看重。之前還有些可惜王家搬去了縣城, 現在看他們一點都不與村裡人生分的樣子, 鄭村長心裡是著實有些高興。
等到年後, 王謹親自提著禮物上門, 並且提出自己想要雇鄭興和吳山做書童的想法時, 鄭村長就更高興了。
這樣的好事,本來應該是幫襯同族子弟的,而王家如今沒有宗族,反倒是便宜了他們。
於是,鄭村長當即便把那兩人叫了過來,一問之下,這二人自然也是一口答應。
當然,之後也少不了跟鄭興後娘的一番扯皮,不過有村長的威懾,再加上全村人都幫著王家說話,她到底也不敢多鬨,隻能憋憋屈屈地看著鄭興脫離她的控製去過好日子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鄭興答應每個月都會送銀子回來,這到底讓她心裡有些安慰。
初六那日一大清早,王家人連帶著新上崗的書童鄭興和吳山便趕著牛車回縣城了。
剛歸置好行李,王家人便開始準備起了麵館開張的事。之前王謹還勸過鄧氏和董氏,如今紅棗的收益已經十分可觀,開麵館那麼辛苦,不如直接租出去。可鄧氏和董氏卻覺得整日窩在家裡太閒,王家幾個男人也經常會去麵館裡幫忙,大家都不太願意,王謹便也沒再多勸。
今天便是王謹和朱三約好見麵的日子,臨出發前,王謹向二哥王誠提出了一個請求——教鄭興和吳山識字。
“識…識字?三郎,你是認真的嗎?”鄭興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王謹,一旁的吳山也驚得說不住話來。
雖然他們月溪村還算是富裕,但也隻有少數的幾個殷實人家才會送孩子去上學。要知道,哪怕是束脩最低的私塾,除了剛開始的拜師禮,之後每年大大小小的節日也都得提著禮物去孝敬先生,更彆說還有書本、紙張和筆墨的費用,這些全都加起來,一般的家庭是著實承受不起。
就算是家有餘財,村裡人也都要麼是拿去買房買地,要麼就是先攢著以防萬一。
至於去送孩子上學?學完啟蒙書籍和算術起碼也要花費四五年的時間,資質差的可能要更久。
在這四五年的時間裡,不禁要支付高昂的束脩,家裡還會少一個勞動力,還很有可能看不到結果,這是圖啥呢?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留在家裡種地,或者拿著錢去做點小本生意。
村人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一是因為到底見識得少,二是由於這幾十年晉商的興起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太原這附近的普通人家,比起送孩子讀書這項投入高、風險大、回本緩慢的投資,他們更願意實實在在地把錢掙到自己手裡。
隻是,這也並不代表他們不想識字,但凡是有得選,誰又願意去做一個睜眼瞎呢?
因此,看到王謹肯定地點了點頭,鄭、吳二人俱是一臉激動,連呼吸都急促了起來。
說起來,他們二人跟王誠也是大小一塊兒玩大的,從前就很羨慕他能去學堂。而如今,自己竟然也能有機會識字了?
而且,需要麵對的也不是學堂裡嚴厲的先生,而是熟悉的小夥伴?這不但沒讓他們二人覺得彆扭,反而覺得十分激動,怎麼說王家如今也是自己的雇主了,既能拿到月錢,還能讓主家教自己識字,他們可真是走了狗屎運!